近日新三板再度掀起北交所上市熱潮,多家公司宣布啟動上市輔導。其中,部分企業目前尚處于基礎層,一些企業已經達到北交所上市的財務條件。
多家企業則從IPO“變道”至北交所,已經接受上市輔導多年的科列技術,計劃采用研發指標相關條件申報北交所上市。
多家企業進軍北交所
近日,新三板企業沖擊北交所IPO熱度持續上升。
芭薇股份公告稱,3月10日,廣東證監局對公司報送的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輔導備案申請材料予以受理,并確認輔導備案日期為2022年3月10日。
根據目前的財報,公司自稱在北交所上市已“達標”。公司2019年度、2020年度經審計的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者為計算依據)分別為1727萬元、2572萬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者為計算依據)分別為11.95%、15.55%,符合《上市規則》第2.1.3條規定的在北交所上市的財務條件。
多家基礎層企業提前宣布北交所上市計劃。海融醫藥宣布,公司于3月11日向中國證監會江蘇監管局提交了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輔導備案申請材料,輔導機構為中信建投。
海融醫藥計劃采用研發支出相關指標申報北交所IPO。根據公司已披露的《2019年年度報告》和《2020年年度報告》,公司2019年度、2020年度經審計的研發費用分別為3332萬元、4735萬元,符合《上市規則》第2.1.3條規定的在北交所上市的財務條件。
同樣處于基礎層的康農種業公告稱,公司于3月7日向湖北監管局報送了輔導備案申請材料,輔導機構為第一創業證券承銷保薦有限責任公司。
康農種業2019年度、2020年度經審計的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凈利潤分別為3300萬元、2681萬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27.28%、20.92%,符合《上市規則》第 2.1.3 條規定的在北交所上市的財務條件。
上述公司分別提示稱,公司尚未披露最近1年年度報告,最近2年的財務數據可能存在不滿足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條件的風險。海融醫藥等公司還表示,公司目前為基礎層掛牌公司,須進入創新層后方可申報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
從IPO轉向北交所頻現
處于IPO上市輔導的田野股份,突然宣布輔導板塊由深交所主板變更為北交所。對于此舉,公司稱是“鑒于公司戰略發展的需要,以及市場經營情況”。
田野股份可謂新三板擬IPO公司“老兵”。早在2016年,公司即啟動了IPO計劃,2019年終止上市輔導后,2022年1月公司再度重啟IPO計劃,意指深交所上市。
這次轉向北交所上市,公司信心十足,公司在宣布變更輔導備案板塊的同時,迅速披露了北交所IPO方案:公司計劃發行股票不超過5000萬股,全額行使此次股票發行的超額配售選擇權的情況下不超過5750萬股。
根據公司業績,財務指標尚未符合北交所上市條件:公司2019年度、2020年度經審計的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2185萬元、1660萬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2.88%、2.26%,尚不符合《上市規則》第2.1.3條規定在北交所上市財務條件。
科列技術同樣計劃從IPO“轉道”北交所。早已于2017年啟動上市輔導的科列技術,在變更輔導機構的同時宣布,深圳證監局對公司報送的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輔導備案申請材料予以受理,備案日期為3月8日。
根據科列技術財報,公司2019年度、2020年度經審計的研發支出分別為4225萬元、3532萬元,符合《上市規則》第2.1.3條規定的在北交所上市的財務條件。
這些企業終止北交所上市計劃
就在企業加快沖刺北交所步伐的同時,一些企業卻突然宣布終止北交所IPO計劃。
已經在北交所“隊伍”排隊一年多的浦漕科技突然宣布,公司計劃終止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的申請并撤回相關申請材料,原因是鑒于未來戰略調整考慮,結合對資本市場路徑的規劃。
從業績來看,浦漕科技2020年營收和盈利同比均實現增長,凈利潤超4000萬元,扣非后凈利潤也超過3900萬元。公司近日公布的2021年財務數據顯示,去年公司營收同比實現增長,不過盈利同比略有下滑,凈利潤為3967萬元。
虹越花卉也宣布,經協商一致,公司與中德證券于3月8日簽訂關于終止輔導協議的協議,于3月9日向浙江證監局提交終止北交所上市輔導備案材料。至此公司接受輔導近2個月。值得一提的是,虹越花卉同時正在變更持續督導主辦券商,終止輔導或與此有關。
公告顯示,虹越花卉2019年度、2020年度經審計的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凈利潤分別為1002萬元、1943萬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3.36%、6.18%,尚不符合《上市規則》第2.1.3條規定的在北交所上市的財務條件。
二級市場上,虹越花卉在宣布終止北交所上市輔導后,于3月11日走弱,當天收跌1.36%。
來源:證券時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