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3月底,上市公司年報進入密集披露期。從上海證券報記者了解到的情況看,在近期市場震蕩加劇的背景下,機構不僅看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而且還看重行業景氣度。行業景氣度向好并且業績能夠持續兌現的公司,才能吸引機構投資者進一步加倉。
根據上市公司公告,截至3月25日,已有近500家公司披露了2021年年報。在4月底之前,將有4000余家上市公司密集披露年報。
上投摩根認為,當前雖然沒有出現利空,但也缺乏較明顯的利好,市場低位反彈之后上行乏力,或進入磨底階段。在成交沒有明顯放量之前,行業輪動及持續震蕩可能仍是短期內市場的常態。
知名投資人董承非表示,劇烈波動期已經過去,調整之后,市場整體估值已收縮到一個合理的區間。“未來是繼續小幅下探還是就此穩住,我覺得,這取決于經濟的基本面和上市公司的業績。”
博時基金表示,從歷史經驗看,過往A股4月中旬調整概率大,急跌之后,市場將進入反復磨底期,以結構性機會為主。
滬上某公募基金投資總監表示,當前市場更關注上市公司年報和一季度的業績表現,因為從政策推出到落地需要時間,兌現到上市公司業績同樣需要時間,所以機構對行業景氣度和公司業績的兌現會反復確認。這也導致市場在底部持續震蕩,只有業績兌現或者有較為明確的兌現預期,市場才能從底部走出來。
對于接下來的市場走勢,上投摩根認為,上市公司年報將進入密集披露期,企業盈利表現或成為下一階段市場關注的重點。中歐基金認為,在市場情緒得到宣泄后,資金面往往較為脆弱,市場對防御性的追求將加大對成長確定性標的的關注。
在易同投資看來,近期市場下跌之后,部分優質企業估值已經具備吸引力。董承非表示非常關注硬科技。在他看來,中國半導體行業景氣度高,未來的投資機會較大,但短期看好跟宏觀基本面關聯度不大的深度價值標的,如電信運營商、高股息標的等。
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趙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