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發布最新數據,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1575.6億元,同比增長5.0%,增速較去年12月份回升0.8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朱虹解讀工業企業利潤數據時指出,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加大穩增長和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工業經濟穩定恢復,工業企業效益狀況延續了去年以來的恢復態勢。
“但受基數較高影響,1-2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增速較去年全年明顯回落,企業成本壓力加大,利潤率和產銷銜接水平均有所下降。企業盈利改善仍不均衡,下游行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利潤增長緩慢,企業生產經營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目前工業企業效益狀況持續恢復的基礎仍不牢固。”朱虹說。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在工業生產加快、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漲幅較高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工業企業銷售較快增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9%,高于去年12月份1.6個百分點。企業營收增長較快,為企業利潤增長創造了有利條件。
從行業層面看,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2個行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或減虧,其中有15個行業利潤增速超過10%。酒飲料、紡織、食品制造、文教工美等行業利潤同比分別增長32.5%、13.1%、12.3%、10.5%。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1-2月的工業利潤小幅增長,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響:一是內需穩步回暖及春節因素,帶動工業企業營收增長有所加快;二是國內實施一系列工業制造業助企紓困政策效果釋放,有效緩解企業經營壓力;三是我國工業企業部門盈利受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影響較為明顯。
數據顯示,1-2月份采礦業利潤同比增長1.32倍,增速明顯高于工業平均水平。
朱虹分析,受原油價格持續上漲、煤炭價格同比漲幅較高等因素推動,石油天然氣開采、煤炭采選等行業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57倍、1.55倍,拉動作用均較去年12月份進一步增強;受有色金屬、化工產品等價格上漲拉動,有色金屬冶煉、化工等行業利潤同比分別增長63.8%、27.3%,均實現較快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企業庫存積壓仍保持明顯上升,2月末,產成品存貨5.38萬億元,增長16.8%;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19.8天,同比增加0.3天。
周茂華指出,企業庫存明顯增加反映結構性的需求不足,盡管上游生產改善較大,但下游需求持續不振,工業產品銷售不旺,而大量庫存積壓或將進一步壓制下游工業品的價格,擠壓工業企業利潤。
“2月末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同比增長16.8%,增速較去年末降低0.3個百分點,連續三個月回落。根據歷史經驗,PPI增速與工業企業庫存增速高度相關,未來隨著國內PPI增速持續回落,將推動企業全面轉向去庫存周期。”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預計工業企業將啟動新一輪去庫存周期。
周茂華表示,由于去年基數抬升及個別行業恢復不平衡,預計3月份工業利潤增速略低于去年,但國內助企紓困政策正在發力以及需求持續穩步擴張,同時3月地緣政治沖突升溫下,以原油為首的大宗商品價格大概率仍將處于高位并在短期內支撐整個行業的利潤增長,預計工業企業經營將維持較高景氣度。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工信部已在3月連續召開穩工業座談會,明確全力保障重點醫療物資、重要生活物資、基礎工業產品等生產供應,確保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循環暢通。同時,進一步提高穩增長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政策實施的精準度和實效性。
朱虹強調,下階段,要繼續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有效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尤其是中下游企業成本,落實好制造業扶持政策及小微企業減稅降費政策,助力企業紓困解難,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提質增效。
來源:21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