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周一收盤漲跌不一,納指與標普500指數均錄得連續第四個交易日上漲。特斯拉與Netflix等多家知名公司將在本周集中公布財報。美銀警告滯脹或者衰退正在到來,美聯儲已經無法控制通脹預期。美交通部長承認供應鏈問題或持續至2022年。道指跌36.15點,或0.10%,報35258.61點;納指漲124.47點,或0.84%,報15021.81點;標普500指數漲15.09點,或0.34%,報4486.46點。
??10月1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以視頻方式會見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董事會主席蘭博文率領的代表團。雙方就中美產業發展合作等問題深入交換意見。肖亞慶表示,中美兩國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相互依存,中方歡迎美國企業擴大在華投資,深化互利合作。希望美國企業在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通信等領域繼續加強與中國產業界合作,共同推動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實現共贏發展。
??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人民銀行廣州分行昨日公布了轄區內完成報備的“跨境理財通”首批試點銀行名單,40家銀行分支機構已完成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試點業務的報備工作。今日起,粵港澳居民便可前往相關銀行辦理“北向通”和“南向通”業務,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試點將正式落地。
??國務院批復同意在北京市暫時調整實施有關行政法規和經國務院批準的部門規章規定,包括由北京市制定發布鼓勵外商投資經營性成人類教育培訓機構、支持外商投資舉辦經營性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的具體管理辦法。在中關村(000931,股吧)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海淀園,取消信息服務業務(儀限應用商店)外資股比限制。向外資開放國內互聯網虛擬專用網業務(外資股比不超過50%),吸引海外電信運營商通過設立合資公司,為在京外商投資企業提供國內互聯網虛擬專用網業務。
??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方面多措并舉,在保障安全生產的前提下,大力推動具備增產潛力的煤礦盡快釋放產能,煤炭增產增供取得明顯成效。煤炭產能加快釋放。經嚴格安全評估,9月份以來允許153座煤礦核增產能2.2億噸/年,相關煤礦已陸續按核定產能生產,四季度可增產5000萬噸以上。煤炭日產量創今年新高。近日全國煤炭日產量達到1150萬噸以上,比9月中旬增加150萬噸以上。
??10月18日上午,廣東省發改委召開全省能源電力保障工作視頻會議,分析研判今冬明春能源供需形勢,研究部署推動全省能源電力保障工作。會議強調,一方面要加快一批天然氣發電、海上風電、核電、抽水蓄能、保底清潔煤電建設,加強煤炭、天然氣儲備能力建設,持續增強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推動新能源產業集群發展。
??大商所、鄭商所夜盤收盤,煤炭領漲市場,鄭煤漲超8%,續創歷史新高,焦炭漲超5%,EG漲逾4%,焦煤、PVC等漲超1%,淀粉、棕櫚等小幅上漲;玻璃等跌超2%,鄭棉、PP等跌逾1%,菜粕、白糖等小幅下跌。
??長江電力(600900,股吧)公告,受來水同比偏少影響,公司2021年第三季度總發電量約811.87億千瓦時,較上年同期減少10.83%。其中,三峽電站完成發電量415.07億千瓦時,較上年同期減少11.57%;葛洲壩(600068,股吧)電站完成發電量62.32億千瓦時,較上年同期增加15.50%;溪洛渡電站完成發電量218.37億千瓦時,較上年同期減少16.22%;向家壩電站完成發電量116.10億千瓦時,較上年同期減少8.22%。
??中遠???601919,股吧)公告,公司控股股東中遠海運集團于當日增持公司A股股份790萬股。中遠海運集團或其附屬公司將根據公司股票價格波動情況及資本市場整體趨勢,在6個月內擇機實施增持計劃,擬增持公司股份的總金額不低于10億元,且不超過20億元(含本次已增持股份)。
??三六零(601360,股吧)公告,擬以自有資金29億元投資入股合眾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哪吒汽車),本次投資全部完成后,公司將間接合計持有哪吒汽車16.594%股權,合計成為哪吒汽車第二大股東。
海通證券:消費股短期看來屬于超跌反彈,今年消費基數較低,看好明年消費股行情,可低位分倉位吸取籌碼做中長線配置。另外持續看好碳中和大背景下的新能源板塊,新能源的主線是清潔能源,未來66%的火力發電變為清潔能源發電,光伏、風電、儲能等具有未來數十萬億級別的市值空間,光伏和風電的投產周期約為9-12個月,周期成長性最為明顯,建議重點關注,可逢低分批布局。
華西證券:在全球能源價格上漲環境下,海外主要經濟體的通脹持續時間可能較預期更長。與海外不同,國內通脹壓力主要來自供給收縮下的結構性通脹。面對經濟“類滯脹”壓力,保供、穩價及電價改革的政策頻出,地方運動式“減碳”加快得到糾偏。政策紅利預期下市場風險偏好有望改善,A股仍處于“可為期”。
山西證券:整體來看,A股整體基本面仍有支撐,政策、流動性環境較為友好,長期看震蕩向上走勢有望延續,中短期內則以震蕩波動與結構性行情為主。中長期而言,科技成長板塊有望維持高景氣、高增速,建議持續關注,挖掘優質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