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達三年的高歌猛進后,野蠻生長的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終于迎來了史上最嚴監管。在剛剛過去的11月里,多部委頻頻發文,劍指泛化濫用PPP,要求全面排查PPP項目,防控PPP業務風險。業內人士認為,PPP強監管后將進入規范發展的新階段,真正回歸PPP的本質,去偽存真將是必經之路。
11月30日,2017“一帶一路”投融資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
多部委發文收緊PPP
11月10日,財政部印發的《關于規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管理的通知》(下稱“92號文”)稱,嚴格新PPP項目入庫標準,并集中清理已入庫項目。這也被業內人士稱為“PPP史上最嚴新規”。
17日,一行三會發布了對資管的指導意見,萬字長文對于資管和期限錯配等具體的內容都進行了明確的規范。
21日,國資委也印發文件《關于加強中央企業PPP業務風險管控的通知》(下稱“192號文”),對央企參與PPP項目進行規范。
“密集的發文,(意味著)PPP業務進入強監管的周期。”在11月30日由中國民生銀行與財新傳媒舉辦的2017“一帶一路”投融資高峰論壇上,國資委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采購與PPP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呂漢陽解讀近期的監管動作稱,PPP從之前鼓勵大干快上,到現在的緊縮調控,跟整個宏觀經濟調控的主基調有關。
利好真PPP項目
監管頻頻發文后,PPP市場一片風聲鶴唳。不過呂漢陽認為,嚴監管對真正的PPP項目是利好。“之前一些不規范的項目充斥其間,為了要到PPP項目的優惠,土地優惠、資金優惠等各種政策,都紛紛包裝成PPP項目。嚴格的標準出來以后,未來能上的反而是真正的好的有效率的PPP項目。”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常務副總裁、首席財務官、董事會秘書何愿平也感嘆此前PPP行業“競爭太無序”了。“有些項目的價格壓到了最低點,每年的回報達到了一點幾,我也不知道這種項目以后如何收場。”因此他認為PPP行業整頓好了以后也是好事。
11月初,財政部金融司司長、PPP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毅在一次公開會議上表示,目前納入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臺管理庫的項目約7000個,投資規模超過10萬億,項目數量和規模增長很快。
“在清理項目庫的同時,我們積極鼓勵支持好的、規范運作的項目。中央財政對符合條件的新建項目有“358”的獎勵機制,對存量轉型項目有2%的獎勵機制。我們正在研究提高獎補強度,重點落實精準扶貧任務目標,對連片貧困區公共服務、基礎設施PPP項目給予更多的傾斜。”王毅稱。(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