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以下簡稱“中關村示范區”)公示68家擬納入中關村創業服務支持體系的創業服務機構。在1月16日公示期滿無異議后,中關村示范區管委會將對這68家創業服務機構進行資金支持。在業內看來,此舉一是規范創業服務行業,二是帶動遠郊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下簡稱“雙創”)能力提升。這份名單,不僅反映出北京創業服務的熱點區域以及區域創新力,也折射出北京各區創業創新生態目前還并不平衡。
生態尚不均衡
此次中關村示范區管委會公示的68家創業服務機構分布在中關村示范區十六園中的十二園。其中,入選創業服務機構最多的分園是海淀園共29家;其次是大興-亦莊園,有10家創業服務機構入選;位列第三的是豐臺園,有7家創業服務機構入選。值得關注的是,順義園、平谷園、延慶園、密云園四個園沒有創業服務機構入選。
北京商報記者在這份公示名單中看到,在中關村各分園入選的創業服務機構中,既有海淀園創業服務中心、東升加速器、創業黑馬、瀚海潤澤科技孵化器、賽歐孵化中心等老牌創業服務機構勁旅,也有中關村領創空間、中關村創業大街全球創新社區、DayDayUp、亦莊研究院等新銳。具體來看,東城園入選的創業服務機構有DayDayUp等3家,西城園有康華偉業孵化器1家入選,朝陽園入選的有創業黑馬等5家,海淀園入選的有中關村創業大街全球創新社區等29家,豐臺園有瀚海潤澤科技孵化器等7家入選,石景山園有易華錄e+創客孵化中心等3家入選,門頭溝園有FinHub京西金融工場等3家入選,房山園有房山北創營1家入選,通州園有方和正圓孵化器1家入選,大興-亦莊園有鋒創科技園等10家入選,昌平園有三一創客等4家入選,懷柔園有中科達孵化器1家入選。
在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長、中關村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趙弘看來,雖然需要企業自主申報,但此次中關村各分園入圍的創業服務機構分布,比較符合近年來各區域的發展情況,“符合心理感受”。
此次擬納入中關村創業服務支持體系的服務機構公示期截至1月16日。根據2017年4月發布、5月開始執行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優化創業服務促進人才發展支持資金管理辦法》(以下簡稱《創業服務及人才發展支持資金管理辦法》)規定,在公示期結束后按無異議公示結果,將給予入選的68家創業服務機構資金支持,支持創業服務機構的資金將從中關村示范區專項資金中列支,并按照年度預算進行安排。
多維度資金支持
中關村創業服務機構如何界定?納入中關村創業服務機構支持體系的創業服務機構能夠獲得多少資金支持?
在《創業服務及人才發展支持資金管理辦法》中明確,中關村創業服務機構包括經審核后納入到中關村創業服務支持體系的中關村創新型孵化器、中關村創業加速器、中關村“雙創”基地、中關村“雙創”社區、中關村特色產業孵化平臺、市級以上大學科技園、中關村海外人才創業園、中關村高端人才創業基地等創業服務機構。
根據各機構創始團隊、服務能力、運營模式等情況,經審核后納入到中關村創業服務機構支持體系,并根據服務場地的建設、公共服務設施的搭建等實際投入的30%給予資金支持,最高不超過100萬元。對于獲得多個稱號的同一法人單位,僅享受一次資金支持政策。
這還不是全部。對于培育出獲得“金種子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等高成長企業的創業服務機構,按照每孵化1家企業(在孵時間不少于3個月)給予5萬元、10萬元、15萬元的標準,對創業服務機構給予最高不超過100萬元的資金支持;根據創業服務機構新注冊海外人才企業數量,按照每家5萬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資金支持;每家創業服務機構該項目資金支持不超過100萬元。
此外,對于納入中關村創業服務機構支持體系的創業服務機構,在面向海外人才企業開展調查研究、海內外政策宣講、對接考察國際知名企業及服務機構、投融資服務、人才培訓交流等專項服務時,還將根據實際資金投入的50%,按照每個專項服務不超過10萬元的標準給予資金補貼。每家創業服務機構該項目資金支持不超過100萬元。
特別是在納入中關村創業服務機構支持體系后,創業服務機構主辦或承辦具有全國、國際影響力的創業大賽、創業節等活動;支持各機構聯合相關單位主辦或承辦軍民融合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根據各機構在場地費、搭建費、設備租賃費等方面實際投入的50%給予資金補貼,最高不超過300萬元。
升級在即
眼下,“雙創”正推動北京經濟全面轉型,北京也正在依托中關村示范區的“雙創”生態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在這樣的背景下,近幾年北京“雙創”服務業蓬勃發展,孵化器、眾創空間、創投機構大量涌現,推動了創新創業的生態構建,也讓北京成為了全國“雙創”的風向標。
然而在“雙創”服務業蓬勃發展的另一面,北京的創業服務行業也出現了一些瑕疵,很多創業服務機構炒概念、趕時髦、做噱頭,還停留在“二房東”的階段,對創業創新企業的服務也空洞無物,甚至出現了一些偽服務、偽孵化。這在一定程度上扯了北京“雙創”生態進一步升級的后腿。
同時北京商報記者觀察發現,北京的“雙創”服務生態分布并不均衡:中心城區強,海淀領銜;遠郊區較弱,一些區域與海淀、豐臺、大興-亦莊這樣的區域差距非常明顯。
在業內看來,此次中關村示范區進行創業服務機構納入中關村創業服務體系的相關工作,初衷有二:一是規范創業服務行業,二是帶動遠郊區“雙創”能力提升。
中關村示范區管委會在2017年11月15日發布的《關于組織開展創業服務機構納入中關村創業服務體系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對擬申報主體設定了明確的門檻,如對管理團隊、運營模式、服務能力、導師機制、管理制度、在孵企業 (團隊)都有一些明確的規定。例如在運營模式中,要求申報的創業服務機構為在孵企業(團隊)提供線上或線下孵化服務,僅提供以上一種孵化服務的應與至少兩家以上具有互補性資源的創業服務機構開展合作。
“從此次68家機構擬納入中關村創業服務支持體系也可看出,北京也在大力完善服務體系,鼓勵服務創新的服務業發展。”趙弘把創業創新服務視為北京服務業的新稅,“多年來北京一直在探索創新型服務業,已形成北京服務業的特色。鼓勵服務機構專注于某一個環節、某一個領域能夠做專、做精、做強、做好很有必要。實踐證明,這種專業化、特色化的服務,更能夠滿足創新創業企業的需求。”
“同時,這也是一種導向。北京的創業創新服務業,要把創新服務放在核心位置,不是簡單地做‘一房東’、‘二房東’,不是簡單地收租金,而是要把服務體系建立起來,圍繞創業創新企業的需求,提供價位合適、品質高的服務,逐步建立標準,形成市場機制,建立服務創業創新企業的品牌。”趙弘表示,這樣的體系形成對北京的服務體系完善更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