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發布的船舶工業運行情況來看,2017年,中國造船完工量全球第一,以載重噸計占比39.1%;新接訂單量僅次于韓國,占比33%;手持訂單量繼續保持世界最大,占比41.2%。中國已然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造船大國,然而龐大船體之下——
A、歐洲占據市場大部份額
包括發動機、螺旋槳等船用設備在內的船舶配套產業是船舶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船舶工業的綜合競爭力。船用設備價值量最大,是船舶配套產業發展的核心,在常規船型中成本占比25%—30%,高端船型中占比超過50%。
在前不久舉行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第十九屆中國國際海事展上,全球知名船配企業紛紛亮相,全面展示其在船舶智能化發展潮流中的智能船配技術。盡管造船業整體東移,但優勢的船舶配套產業仍然集中在歐洲。歐洲因船舶配套產業發展歷史久、研發強,廣受船東信賴,占據著50%-80%的市場份額。
中國國際海事展促進了造船大國與強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對于超級細分的船配市場而言,產業鏈各端云集的海事會展更是其拓展和洽談業務的極佳場所。在這次中國國際海事展期間,挪威船配企業——PrimeGroupofNorway集團(PGN集團)在智能船配領域的新突破,吸引了業界的眼光。由此透視了歐洲船舶配套產業的優勢所在。
據介紹,PGN集團是繼2013年和2015年亮相之后,再次參加此次中國國際海事展。PGN集團成立于2013年,是在創建于1983年的挪威17家集團的基礎上成立的一家完全獨立的協會機構,是挪威主要設備供應商與中國船舶工業之間重要的市場渠道之一。早在20世紀80年代,PGN集團所屬企業便已經進入中國市場,并在中國市場逐步發展起來。
B、智能化已是大勢所趨
船舶智能化已是大勢所趨,向來注重“創新”理念的挪威在智能化領域走在前列,而且挪威也是傳統的航運和造船大國。Brunvoll為挪威知名的船舶推進和操縱系統設備供應商,以代理形式參與中國船配市場競爭。Brunvoll研發使用的永磁電機驅動的推進器,明顯降低了船舶燃油消耗,在無人船領域,基于操縱系統的大數據可為此奠定基礎。2017年8月,Brunvoll首次進入郵輪船配領域,為美國船東SunStoneShips提供柴電驅動的推進與操縱系統。此前,Brunvoll與招商局重工簽署設備合同,船舶系統預計2018年上半年交付。
在真空衛生系統排名全球居前的Jets也是PGN集團的成員企業。日前,Jets推出全新船舶真空衛生系統,可節省近65%的電力消耗。據介紹,Jets還是中國首制豪華郵輪所用的Vista船型平臺的設備提供商。
相較于造船企業,船配企業盡顯低調,一如PGN集團中的成員企業,但其價值和重要性不容小覷。從挪威透視歐洲的船舶配套產業,其榮光并非一蹴而就,仰賴的是長時間的堅守和技術研發,如Brunvoll擁有超過百年的船舶推進器系統經驗,為全球的各型船舶交付和安裝了超過6000個動態定位的推進器。
更重要的一點是,挪威海岸線地區均有海事產業分布,幾十年來,一些區域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發展形成特色突出的產業集群,為挪威乃至全球海事業提供專業的定級、金融、中介和研發服務。船舶配套產業亦是如此,這是中國尚難以企及的。
但在這一輪造船,特別是海工低迷周期中,PGN集團坦言經營壓力倍增,傳統的商船配套承包項目偏低,但同時,郵輪和探險船呈現出新的發展需求,這也將助力造船業務的新增長。針對此,PGN集團將積極做好應對策略和調整措施。
PGN集團表示,期望在漁業、海洋養殖、風電安裝船領域有所突破。挪威海事業歷史悠久,捕撈業及海上貿易自古便是挪威的支柱產業,現代養殖業已成為挪威重要的經濟來源。伴隨著中挪兩國關系的回暖,中集來福士積極向海洋漁業裝備、觀光旅游裝備等方面拓展業務,接獲2.5億美元挪威三文魚養殖裝備。
C、中國船配以低端為主
中國船舶配套產業的虛弱已成中國船舶工業發展之痛,船舶配套產業與制造業發展不相匹配是多年存在的嚴重問題,并已經嚴重制約船舶工業的健康發展和壯大。一般認為,中國出口船舶上國產設備的裝船率在50%上下,但實際并沒有這么高。甚至許多造船企業建造出口船舶的國產設備配套率在20%左右,而高端船型更低。
在業內人士看來,研發技術不足、可靠性不足,船東更相信外國的配套設備,并指定使用進口設備。如此一來,中國船舶配套產業發展進入惡性循環,國產設備沒有業績證明,船東不敢用,越不敢用,就越缺少業績證明。
據悉,中國船配企業雖然數量不少,但產品大多以低端為主,很多技術均是對外引進,競爭優勢不明顯,在研發能力、關鍵技術水平方面差距明顯,整個產業的集中度較低。有分析指出,伴隨著中國船舶工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步伐加快,船用設備發展滯后已成為制約造船強國建設的主要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