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史上第三次回購潮!已回購金額創歷史新高
股價持續低迷之際,滬深兩市迎來史上第三次回購潮。而且,這次回購潮中,發起回購的公司數量以及回購金額均創下歷史新高!
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隨著A股持續震蕩下行,尤其是進入6月之后,各路資本紛紛出手,截至7月15日,今年已有345家公司實施了股份回購,累計回購金額約146.93億元,回購已成全力護盤重要手段。
更重要的是,截至7月14日,A股中有232家公司公布了回購預案,但目前尚未實施。
個股方面,今年以來,永輝超市、蘇寧易購、海南海藥和夢網集團的已回購金額位居前四,分別已經回購16.25億元、10億元、5.1億元和5億元。另外,夢網集團、均勝電子、盛達礦業、兔寶寶、信邦制藥、游資網絡等34家公司回購金額超過億元。
三次回購潮
通過統計2012年以來的股票回顧數據,不難發現,我們正身處的A股歷史上的第三次回購浪潮。A股市場的第一次回購熱潮,大致出現在2013年至2014年期間。當時,A股市場正處于新一輪牛市的孕育期,上證指數在1849.65至3000多點之間徘徊。數據顯示,2013年全年共有77家公司實施回購,回購金額合計92.82億元,較2012年全年高出173.05%。
第二輪股票回購潮出現在2015年杠桿股災之后。2015年185家公司實施回購、2016年有288家公司實施回購。不過,這兩年的回購資金力度合計,其實并未超越2013年和2014年,分別只有50.3億元和109.3億元,合計只有159.61億元。
當時間來到2018年,A股市場迎來了第三次的回購熱潮。據統計,截至7月15日,今年已有345家公司實施了股份回購,累計回購金額約146.93億元,較去年全年高出58.99%。
誰在回購?
就公司屬性來看,這一次的回購熱潮主要是民營企業發起,它們共計回購133.92億元、占已回購資金的92.31%;就上市板塊來看,中小板與創業板擔當主角,合計回購資金93.27億元,占比達到64.28%。
永輝超市的回購金額位居市場第一,但回購類型是股權激勵、沒有通過二級市場購買,這讓該次回購行動對二級市場的支撐力度有所削弱。
1月24日,永輝超市發布公告稱,公司回購專用證券賬戶受讓張軒松持有的1.66億股,占股本總額的1.74%,實際使用資金總額16.25億元,該次股份回購的成交價格為9.77元/股。
蘇寧易購的回購規模位居市場第二位,也是回購股份以實施股權激勵,但回購股份是通過二級市場完成。
今年4月9日,蘇寧易購公告稱,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7307.09萬股,總金額為10億元,回購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0.78%,最高成交價為14.50元/股,最低成交價為12.76元/股,成交均價為13.6852元/股。
8成回購個股下跌
從以往的歷史經驗來看,股票回購對上市公司股價能形成一定的支撐作用,不過,通過觀察今年來已經實施股份回購的上市公司在二級市場表現來看,回購對股價并未形成強力的支撐。
據wind數據顯示,上述已實施股票回購的345只個股,有13只個股目前處于停牌狀態,其余個股中,有55只個股今年以來股價實現了上漲,占比16.57%;剩余的277只個股,股價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占比84.34%。其中,飛樂音響今年以來下跌58.25%,跌幅居首位。
開源證券投資顧問歐陽瑋告訴商報記者,股票回購對于上市公司而言是一個短期利好,但是目前市場中股票質押是一個潛在的較大風險,再加上市場整體不好,回購在一定程度上只是杯水車薪,況且上市公司的回購很多時候是雷聲大雨點小,實際動用的資金量都不大,因此,對股價可能有一個短期的刺激作用,但是對其長期的走勢影響不大。
不過,雖然多數回購的上市公司股價仍延續下跌走勢,但是仍有部分個股值得關注。“同樣條件下,有回購比沒有好、量大比量小好。”歐陽瑋說,投資者可以關注回購股份比例較高個股,如果回購比例在5%左右,則可以多加關注。
綜合《券商中國》、新華網、《重慶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