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邊角地”如何變廢為寶?重慶市7日召開利用主城建成區邊角地建設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啟動會。記者從會上獲悉,2018年至2020年,重慶主城建成區將利用“邊角地”新建92個社區體育文化公園,構建宜居、宜業、宜游的城區環境。
據了解,“主城建成區邊角地”主要指該市未登記土地使用權屬,實際控制人為區政府(管委會)或市(區)土地儲備機構(投融資平臺),不宜單獨實施項目建設且土地面積大于1畝的國有土地。
經相關部門清理核查,重慶主城區目前全面清理排查出“邊角地”108宗,按照居住聚集區周邊、直線距離500米至1000米、步行時間約10分鐘至15分鐘的條件,共篩選出適宜建設社區體育文化公園的地塊92宗1855畝。
2018年至2020年,該市計劃用92宗“邊角地”建設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其中,綜合型社區體育文化公園23個,親水型社區體育文化公園27個,園林型社區體育文化公園42個。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將分布覆蓋重慶主城各區,其中渝中區5個、兩江新區10個、渝北區11個、江北區4個、北碚區10個、沙坪壩區8個、九龍坡區3個、南岸區10個、巴南區25個、大渡口區6個。
重慶市國土房管局局長董建國說,利用“邊角地”建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將加強城市有機更新,促進城市品質提升。
據介紹,該市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建成后,將為市民提供各類健身設施1223個,滿足群眾就近健身鍛煉、社會交往需求,服務周邊市民約213萬人。其中,5人制足球場23個、標準籃球場83個、三對三籃球場21個、羽毛球場154個、排球場40個、乒乓球場370個、其他健身設施53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