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董鑫 高語陽
2020年開始,包括原任董事長王創民在內,太重集團先后有7名集團領導以及10余名中層干部相繼被查。
山西省紀委監委稱其為“太重集團腐敗窩案”。
(資料圖片)
9月18日,《中國紀檢監察報》刊文披露了窩案調查的重要細節。
國企“一把手”審計報告呈報省委
王創民出生于1962年10月,曾在太重集團工作38年。
2012年2月,王創民成為集團一把手,開始擔任太重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太重集團全稱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始建于1950年,是新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家重型機械廠,于2008年跨入百億企業行列。
自2011年開始,太重集團的銷售規模始終位于我國重型機械行業首位。但從2012年開始,這家百億國企卻一步一步走向了資不抵債、急需脫困求生的境地。
《中國紀檢監察報》指出,“企業出現這樣的困境,與腐敗問題有直接關系。”
2019年9月,山西省委第五巡視組對太重集團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常規巡視工作。
2020年1月,巡視組向太重集團黨委反饋了巡視情況。
反饋后剛過了1個月,也就是2020年2月,王創民便離開了太重集團,轉任山西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委員、副主任。
2020年5月,山西省審計廳開始進行王創民任期經濟責任審計。
《中國紀檢監察報》報道披露,王創民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報告被呈報到了山西省委。報告顯示,在他擔任一把手的短短8年時間,企業債務危及經營、管理百孔千瘡,部分項目投資面臨巨大損失風險。
2020年10月,山西省紀委監委發布通報,王創民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審查調查。
2021年8月,王創民被雙開。
雙開通報中指出,他個人決定重大事項;利用職權為特定關系人經營活動提供幫助;貫徹執行上級決策部署不力;濫用職權、嚴重不負責任、為特定關系人非法牟利,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
23人被立案審查調查
在王創民落馬之后,太重集團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張志德,集團原黨委常委、董事范衛民,太重集團副總經理杜美林,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專職外部董事張克斌(2000年4月到2019年1月擔任太重集團副總經理),太重集團副總經理王春樂,太重集團原總經濟師曹紀生接連被查。
《中國紀檢監察報》報道稱,山西省紀委監委成立了7個專項工作組,分別對太重集團旗下的起重、新能源、軌道等七大板塊開展調查核實,以虛假合同、關聯交易為切入點,深挖徹查以公謀私、“靠企吃企”等行為。
除了7名集團領導,太重還有10余名中層干部相繼被查。
此外,2021年3月底,山西省紀委監委下發通告,敦促涉嫌違紀違法黨員和公職人員主動交代問題。1個月內,有23人向山西省紀委監委和太重集團紀委主動說明問題。
專案組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全面清查太重集團八年時間項目虧損、陷入資不抵債、國有資產損失的問題,嚴肅查處企業領導人員、管理人員腐敗問題,先后對23人立案審查調查并采取留置措施。
兩次下發紀檢監察建議
除了查辦腐敗窩案,企業發展如何脫困?
《中國紀檢監察報》報道披露,山西省紀委監委曾兩次向太重集團下發紀檢監察建議。
2021年4月,山西省紀委監委向太重集團下發了開展領導人員、管理人員等違規經商入股企業問題專項治理的紀檢監察建議。
3個月后,山西省紀委監委又下發了第二份紀檢監察建議,督促太重集團開展內控體系有效性自查、加強內控能力建設。
太重集團現任黨委書記、董事長韓珍堂表示,針對腐敗案件中的問題,集團黨委根據紀檢監察建議逐條逐項對應整改,并舉一反三,重整政治生態,徹底解決黨建與業務“兩張皮”、現代企業公司治理結構不規范、管理漏洞等各種問題。
2020年3月以來,太重集團已重煥生機:
2020年底,實現扭虧為盈;
2021年,經營業績主要指標保持兩位數增長,營業收入同比增加16.35億元,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12%;
2022年上半年,營業收入68.27億元,同比增長4.5%,利潤同比增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