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汽車針對比亞迪兩款插電混動車型所謂排放不達標的舉報中,特別提到的“常壓油箱”成為焦點。
(相關資料圖)
5月25日,長城汽車發布聲明稱,4月11日,長城汽車向生態環境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遞交舉報材料,就比亞迪秦PLUSDM-i、宋PLUS DM-i采用常壓油箱,涉嫌整車蒸發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的問題進行舉報。
對此,比亞迪汽車官方發布聲明稱,“我們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并保留法務訴訟的權力!”同時,比亞迪方面認為長城汽車送檢車輛的流程不合規范,也強調產品及相關檢測符合國家標準,在國家權威機構通過認證。
不過,在聲明中,比亞迪并未對長城汽車所提及的常壓油箱進行具體回應。
針對長城汽車舉報的問題核心“常壓油箱”,有車企內部人士向澎湃新聞記者解釋稱,“和常壓油箱對應的是高壓油箱,顧名思義就是承壓能力不同。簡單來說,高壓油箱密閉效果更好、蒸發量更少,尤其是對于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下稱‘插混車型’)來說,車主用油量少,高壓油箱更為必要。”
該人士介紹,目前普通燃油車所使用的常壓油箱價位約為600-800元,而高壓油箱的售價可達到1100元左右,但因油箱容量、形態要依據主機廠車型設定,不同油箱的定價也有波動,“制造工藝比如說水冷、焊接、檢測、料胚都不同,很難一概而論。”
不過該人士也表示,使用常壓油箱并不能判斷蒸發污染物排放達標與否,因為通過提升車輛的油氣過濾能力,也可以讓排放達標。
有汽車燃油系統供應商員工向澎湃新聞記者透露,其公司為比亞迪供應過適用于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高壓油箱,但對方并未透露合作車型。
據悉,油箱一般附屬于動力底盤,最主要功能是儲存并向發動機提供燃油,油箱的技術門檻一般體現在設計開發和生產兩個方面。
油箱設計開發技術主要體現在油箱固定、與發動機排氣管隔熱、與車身間隙配合、燃油泵與發動機及儀表匹配、加油過程要求、燃油蒸汽管理及燃油蒸發排放等方面;油箱生產技術對于燃油阻隔性、密封性、振動耐久性、耐壓性、耐熱性、耐老化性、耐火性、抗沖擊性、低噪音等方面有著很高要求。
常壓油箱與外界大氣相通,中間有一個過濾裝置“碳罐”,用以吸附和減少汽油箱中的汽油蒸汽散入空氣。而高壓油箱中,油氣會因高壓留在油箱內,只有在發動機運行時進入碳罐。由于混動車型發動機運行時間短,碳罐沖洗機會少,導致碳罐內的油氣無法及時沖洗充分,從而增加溢出風險。
有不少行業人士在社交媒體上表示,車企使用常壓油箱,很有可能是出于降低成本的考慮。本次事件的焦點——蒸發排放,對于油箱設計開發技術和成本都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出行里程長時采用以內燃機為主的混合動力模式,出行里程短時采用純電動模式。上述員工提到,為插混車型配套的油箱要求更高,因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集成純電動汽車和燃油汽車兩套完整的動力系統,結構復雜,車身重量大又要求油箱輕量化。
此外他提到,混動車型油箱要滿足低排放和高壓力兩個關鍵技術要求,目前這一技術剛剛進入成熟期,這也是導致產品價格更高的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