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一單難求”的大額存單為何突然走紅?
(資料圖)
作者 郭施亮 財經評論人
據報道,近日部分銀行大額存單的額度緊張,放出額度經常會“秒光”,尤其是3年期大額存單更是稀缺品,有的銀行只針對少數白名單客戶才開放額度。大額存單“一單難求”,其突然走紅的原因是什么?
實際上,這一兩年時間,大額存單的收益率是有所下降的。隨著市場利率的持續下行,加上最近幾次存款利率的下調,大額存單的利率水平也受到影響。有不少銀行3年期的大額存單年利率已經降至3%左右,投資周期更短的大額存單,年利率更是低至2%至3%之間。
過去,大額存單并不被市場所關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大額存單的投資門檻比較高,而且流動性不算很好,同時投資年利率并不比市面上多數投資品種高。從投資者的角度出發,與其投資大額存單,不如直接投資貨幣基金,起碼流動性可以得到保障。
隨著近年來投資者的投資策略發生較大轉變,大額存單也得到了不少投資者的認可,優勢逐漸展現,例如部分銀行支持大額存單質押或轉讓功能,此舉將提升投資者的資金利用率,提升投資大額存單的靈活性。
此外,大額存單的搶手還與幾方面的原因有關。
一方面,居民收入預期的不確定,對投資品種選擇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比如,一個家庭的月收入來源保持在2萬元,那么在此基礎上,這個家庭可能會購房或利用閑置資金投資理財,甚至做一些風險較高的投資。但是當家庭的月收入降低至1萬元,那么購房的主動權就大大降低。這時,即使家庭擁有一筆閑置資金,在投資品種的選擇上,也會顯得更加謹慎保守。過去,他們可能會選擇股票或基金進行投資,以獲得更高的投資回報率。但是,現在或更傾向于銀行定期存款、大額存單或者儲蓄國債等穩健型投資渠道。
另一方面,市面上大部分投資渠道的波動率較高,賺錢不成卻容易變為虧錢,投資者在投資品種的選擇上,也會越來越理性。如果投資房產,需要考慮到房價波動、租售比以及租金回報率等因素,還需要考慮到房產的交易流動性以及投資回報預期。與前些年相比,現在投資房產的難度很大,而且在較高的價位附近入手,潛在的投資風險也是不可小覷的。而這兩年股票、基金市場的投資難度也顯著提升。
除了股票投資、基金投資以及房產投資外,投資者可能還會考慮銀行理財等投資渠道。相對而言,銀行理財的風險不大,但在剛性兌付逐漸打破的背景下,銀行理財也并非保本,凈值化運作的模式下,也可能會出現投資損失的情況。
由此一來,從穩健投資的角度出發,大額存單、銀行定存、儲蓄國債等投資渠道,更具有保本的屬性。越來越多投資者的投資心態傾向于理性、謹慎,對保本理財的投資需求就會顯著提升,這或可以解釋大額存單突然走紅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大額存單具有較高的投資安全性,但在投資大額存單之后,如果有臨時應急需求,提前贖回將會損失存款利息,只能夠算贖回之前的活期利息,對投資者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利息損失。因此,從投資者的角度出發,即使投資高安全性的投資品種,也需要做好資產分散配置的策略,提前準備一筆應急資金,降低提前贖回的風險。(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張芷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