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對「智能眼鏡」這個已經很久沒人提及的技術感興趣,又錯過了三年前正式宣告死亡的 Google Glass——有一條好消息:有一家公司推出了中國版 Google Glass。
這款產品名叫 GLXSS ME,顯示分辨率為 640×400,采用的是自由曲面棱鏡顯示,和 Google Glass 的 LCoS(硅上液晶)顯示屬于兩種不同的增強現實顯示實現技術。眼鏡的相機來自索尼,像素達到 1300 萬,支持 720p 每秒 30 幀視頻錄制串流。
這款眼鏡的處理器為英特爾/Movidius 提供的第二代 Myriad VPU(視覺處理單元),和 Google Glass 采用的德州儀器 OMAP 4430 相比有了極大的進步。這臺處理器能夠在 1 瓦內的功耗上實現超過 1000 億次浮點運算。
此圖僅為示意。GLXSS ME 采用的 VPU 是 Myriad 2 2450 型號
在它的驅動下 GLXSS ME 可以在本地,對各類基于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的計算機算法進行處理。這塊 VPU 兼容 PyTorch、TensorFlow 和 Caffe 等主流神經網絡框架。亮亮視野透露,GLXSS ME 人臉識別功能采用 Labeled Faces in the Wild 數據庫考核,準確度達到了 99.4%。
眼鏡本體的重量約為 33 克,佩戴起來不會有不適感。這是因為眼鏡本身沒有電池,有一條線從鏡腿耳后伸出,連接的是 Android 終端(手機或平板)。眼鏡和終端之間傳輸數據,終端負責給設備供電,眼睛本身沒有電池。
考慮到 GLXSS ME 不是一個面向消費者的產品,拖線的產品形態并不是一個問題。它主要面向企業級市場,硬件的內部不是一個完整的、面向用戶的操作系統。該公司 CEO 吳斐介紹,GLXSS ME 主要面向工業、醫療和安防領域使用場景。對應行業的公司,或是警察、環保等國家機構部門,可以針對自己的需求開發軟件和系統,部署到 GLXSS ME 上。
比如在安防、智慧城市領域中,警察部門可以基于 GLXSS ME 開發一體化合成指揮系統。警察巡邏時佩戴眼鏡,可以在微秒級的時間內通過眼鏡查詢到對象的信息(速度受網絡影響),實現任何證件對比、車牌識別等,輔助其對情況做出更好的判斷和反應。
又比如在醫療領域,在北京宣武醫院和云南麗江當地醫務人員之間,亮亮視野建立了一個遠程會診系統,北京的醫學專家可以通過前線人員的眼鏡參與診療;如果再配合醫學方面的計算機視覺技術,將進一步提高偏遠地區病患能享受的醫療服務質量,挽救更多的生命。
亮亮視野CEO吳斐
聽起來亮亮視野只是一家生產智能眼鏡的消費電子公司,實際上并非如此。由于業界缺乏第一視角/增強現實視頻和數據傳輸的協議架構,該公司在這方面進行了研發,在已有的視頻流基礎上,將視頻流和計算機視覺提取的視覺特征數據流進行分開,并進行端到端閉環開。傳統的視頻流以幀為單位,其實是一組時間順序的靜態數據流,亮亮視野開發的 GLXSS Live 增強現實直播協議,在數據流內以對象為核心,每個對象都是可調用和處理的。
2015 年,Google 正式停止了停止了面向消費者的 Google Glass「探索者」項目,于兩年后的 2017 年夏天宣布推出企業版。GLXSS ME 和 Google Glass 企業版是本質相同的產品,由于面向企業級市場,價格體系尚未可知,亮亮視野也未公布單一眼鏡的參考價格。該公司透露,在去年已經有約 70 家國內大中型公司和 30 家國外公司成為客戶,預計 2018 年客戶量將超過 500 家企業。
吳斐認為,第一視角/增強現實交互的核心在于解讀現實的能力。通過 GLXSS ME 這樣的智能眼鏡,更多行業將獲得在人和人之間「第一時間」、「第一視角」同步的接口。但同時顯然,這款智能眼鏡的流行,人們的隱私將暴露在更多攝像頭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