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杜雨萌:近年來,在環保產業景氣度總體上行、規模快速擴張背景下,證監會對于上市公司環保信息披露的要求也在全面升級,同時,亦對上市公司環保信息披露違法行為嚴肅懲處。本報今日聚焦資本市場打好“環保戰”,采訪業內專家予以解讀。
■本報記者 蘇詩鈺
“我國環保產業正處在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和產業結構深刻變革期,有2000多家央企及地方國企轉型或參與進來。”近日,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趙笠鈞表示。
在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的大背景下,環保產業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受益于環境保護政策、環境管理制度及環境保護投資的協同帶動,環境治理市場需求快速釋放,環保產業呈現景氣度總體上行、規模快速擴張的態勢。
截至4月28日,所有A股環保公司均依法公布了2017年年報。據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調查及統計測算,我國已在海內外上市的環保公司(指有環保收入的公司)共149家,其中A股環保公司119家(不含2018年1月份上市的鵬鷂環保)。2017年,我國119家A股環保公司共實現環保業務營收1847.9億元,同比增長23.2%;環保業務凈利潤197.4億元,同比增長12.6%。2011年至2017年,我國環保產業總營收增長約2.6倍,年均增長約24%;環保產業營業收入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值由0.7%上升到1.6%;對國民經濟直接貢獻率從1.1%上升到2.4%。環保產業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的地位顯著提升。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推進綠色發展。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發展綠色金融,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十三五”期間,環保產業有望保持年均15%以上的增長率,到“十三五”末期,節能環保產業有望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責任編輯:華青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