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16年歷史的銀河基金公司的發展一直不溫不火。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其管理規模尚不足750億元,這與銀河基金同期成立的基金公司相去甚遠。
根據銀河基金最新披露的三季報數據,其旗下固收類基金收益飄紅,而權益類基金則幾乎全軍覆沒。截至今年11月6日,成立三年半的銀河轉型混合基金凈值竟然跌到5毛以下。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銀河基金經理“一拖多”已成常態,最極端的情況,甚至出現一位基金經理單獨管理6只債券基金,并參與管理26只基金產品的情況(A/B/C/I份額分開計算)。此外,公司明星基金經理成勝、徐小勇分別于2015年、2016年相繼流失。
混合基金大面積虧損
銀河基金旗下混合型基金產品收益欠佳。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6日,銀河基金公司旗下共有62只混合型基金,可出具近三個月收益率的有62只,43只基金收益率為負,占比為69.35%;可出具今年以來收益率的有53只,41只基金收益率為負,占比為77.36%;51只可出具近一年收益率,41只基金收益率為負,占比為80.39%;可出具近兩年收益率的有34只,17只基金收益率告負,占比為50%;18只可出具近三年收益率,12只基金收益率為負,占比為66.67%。
記者發現,銀河銀泰混合、銀河主題混合基金三季度已實現收益分別為-7483.36萬元、-7125.31萬元,在銀河公司旗下基金產品當期收益排名中位列倒數第一、第二。上述兩只基金的基金經理均是張楊,他還擔任公司股票投資部副總監。
或許是由張楊一人操盤管理的原因,記者梳理發現,銀河銀泰混合、銀河主題混合三季度所重倉的前十大股票有8只相同,且重倉排名也相差無幾。
對此,銀河基金方面表示,銀河銀泰混合、銀河主題混合的重倉股都是由公司股票庫精選而來,具體倉位情況則由基金經理根據市場時機相機抉擇。
除了大同小異的股票持倉,銀河銀泰混合、銀河主題混合還有著相似的業績表現。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6日,銀河銀泰混合近三個月、今年以來、近一年、近兩年、近三年、成立以來收益率分別是-6.66%、-24.45%、24.08%、-16.81%、-26.74%、443.40%。該基金除了成立以來收益率在同類排名中為3|274,其余各階段收益率的同類排名均墊底。
事實上,銀河主題混合基金業績也并非一直居后,而是在更換基金經理之后,其業績就一直不如人意。
銀河主題混合成立于2012年9月21日,共經歷3位基金經理,分別是成勝、王培、張楊,成勝于2015年5月21日不再擔任該基金的基金經理。其后,其業績一路走低。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6日,銀河主題混合近三個月、今年以來、近一年、近兩年、近三年、成立以來收益率分別是-6.48%、-26.39%、-26.82%、-18.36%、-25.35%、208.70%,除了成立以來收益率在同類排名為14|2812,其余階段則均居同類排名的后三分之一。
銀河轉型混合基金三年腰斬
同樣是更換基金經理,基金經理王海華或許從未想到,其管理的銀河轉型混合基金凈值會跌破5毛。截至今年11月6日,銀河轉型混合基金凈值為0.4530元(成立以來從未分紅),同時,其長中短期收益率長期位于銀河基金旗下偏股混合型基金末端。
對于業績欠佳的原因,銀河基金方面表示,銀河轉型混合成立于2015年5月,正值上一輪牛市高位,受股市大幅震蕩及2016年熔斷等多因素的影響,基金凈值出現一定回撤。“對此,我司采取多重措施加以改進,包括調整基金經理。”
銀河轉型混合成立于2015年5月12日。該基金成立之初的第一任基金經理是盧軼喬,不過其于2016年12月28日不再擔任該基金的基金經理,王海華接任。
公開資料顯示,王海華于2004年加入銀河基金,其在2016年12月29日接任盧軼喬成為銀河轉型混合基金經理時,頗有“力挽狂瀾”之態,然而,更換基金經理至今已有近兩年的時間,銀河轉型混合更換基金經理后,業績依舊乏力。
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6日,銀河轉型混合近三個月、今年以來、近一年、近兩年、近三年、成立以來收益率分別是-6.02%、-24.88%、-26.22%、-25.98%、-45.68%、-54.70%,同類排名中居后三分之一。
對于如此差的業績表現,投資者也是滿腹牢騷。“比股票還要坑的基金,不要買”。10月30日,一名投資者在銀河轉型混合基金吧內如此抱怨。更有投資者指出,該基金買啥跌啥,重倉醫療股都是雷。
銀河轉型混合三季報顯示,該基金在持倉結構上適當減少了醫療和通信的比例。記者發現,其所持倉的前十大股票中醫療股仍有5只,分別是泰格醫藥、華測檢測、復星醫藥、恒瑞醫藥、藥石科技。
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上述5只醫療股的漲跌幅度分別是-13.17%、1.74%、-23.07%、-16.18%、-9.45%。以復星醫藥為例,該公司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13.44%,而且子公司重慶醫工院違規被收回《藥品GMP證書》。
“根據基金合同,該產品主要投資于轉型增長主題的相關股票,今年來,上述標的存在轉型壓力。”銀河基金方面表示,下一步將加強調研,深入挖掘相關投資領域的優質標的。
基金經理“一拖多”成常態
記者發現,銀河基金旗下基金經理“一拖多”的現象同樣是常態。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截至11月6日,銀河基金現有97只基金,16位基金經理,平均每位基金經理管理著6.06只基金產品,而基金經理平均任職年限為1年又350天,高于行業基金經理平均任職年限的1年又213天。
值得注意的是,銀河基金有5位基金經理同時單獨及參與管理著10只以上的基金產品,最多的一位基金經理韓晶單獨及參與管理著32只基金產品(A/B/C/I份額分開計算;仍在募集期銀河如意債券剔除),其管理的基金類型涉及6只債券型基金和26只混合型基金。
韓晶單獨管理的基金具體包括:銀河鑫月享定開混合A/C、銀河豐利純債債券、銀河泰利純債A/I,銀河收益債券是由韓晶單獨管理的,其余的基金產品則是韓晶與其他基金經理共同管理。
好買財富投研總監曾令華表示,一位基金經理單獨及參與管理30余只基金產品在行業較為少見。與一人管理多只策略一樣的私募基金相比,公募基金產品由于在管理策略上存在差異,因此對基金經理的管理能力有所差異。曾令華還表示,任何基金經理都有從新人到老將的過程,新人管理基金產品沒有問題,關鍵是要有投資方法和體系。
雖然管理多只基金,不過,從業績表現看,尚可圈可點。除了銀河嘉誼靈活配置混合A/C、銀河嘉祥混合A/C任職回報為負值,其余基金產品在他任職內的回報全部飄紅,且上述兩只基金產品的機構持有比例均超過50%。
事實上,基金經理韓晶除了單獨及參與管理著超過30多只基金產品外,作為公司固定收益部總監,他還承擔著“老帶新”的任務。以銀河犇利靈活配置混合A/C為例,該只基金成立于2017年3月10日,并搭配了四位基金經理,管理規格上堪稱“頂配”,不過最終效果卻并不盡如人意,今年三季度虧損了972.22萬元。
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銀河犇利靈活配置混合A管理規模為0.01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5.13億元,與管理規模下滑相比,該基金的基金經理數量卻是在逐漸增加,目前基金經理包括韓晶、錢睿南、余科苗、樓華峰四位,而韓晶、錢睿南任職時間均超過5年,余科苗、樓華峰則是累計任職時間不足3年的“新人”。
無獨有偶,銀河君騰混合A/C同樣是韓晶帶著三位“新人”共同管理。該基金成立于2017年3月2日,至今已運營超過一年半的時間,不過管理規模卻是迅速下滑,且在今年三季度虧損了1062.53萬元。以銀河君騰混合A為例,截至今年三季度,該基金淪為迷你基金,管理規模僅為0.01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5.1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老帶新”是行業常見的人才培養方式,銀河基金也是重視內部培養新人的公司之一,不過從目前看,此種方式未能從根本上解決銀河基金人才捉襟見肘的困境。
記者了解到,近三年來,銀河基金共有7位基金經理離職,其中包括兩位能力不錯的明星基金經理,2015年5月23日,銀河基金股票投資部副總監成勝離職;2016年6月23日,銀河藍籌混合和銀河靈活配置混合基金經理徐小勇離職。
天相投顧基金分析師趙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老帶新”短期內可以緩解人才短缺問題,當今公募基金競爭日趨激烈,投研人才的培養是基金公司業績增長的有力保障,但就長期而言,經歷豐富的基金經理的出走會給新任基金經理造成較大壓力,管理不穩定等因素造成業績止步甚至下滑的現象,從而引起明星基金經理繼續流失的現象,因此該公司可以采用股權激勵制度方式為公司吸引人才加盟,利用平臺、資源優勢做好產品業績。
另外,她還提及,多位基金經理管一只基金產品可能會出現職責難分、觀點不一致等影響基金投資的情況。內部培養有利于短期緩解人才流失帶來的壓力,但不一定有利于基金業績,面對人才流失,為了維持基金的規模,老將掛名新人練習的情況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而是很有可能。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公募基金行業內“老帶新”是常見的人才培養模式,行業內人才的稀缺并不能通過“老帶新”得以解決,而需要行業的不斷發展。在管理基金產品上“老帶新”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錯誤,且有“老帶新”存在的基金產品,在基金管理上依據基金經理負責制進行管理,基金公司也會通過分配基金、分行業劃定職責范圍。
對于基金經理“一拖多”的情況,該人士表示,基金經理的“一拖多”在管理模式上存在較大的同質化,且機構占比在90%,若是管理的基金產品類型涉及債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混合型基金也多是偏債混合型基金,或者僅有少量混合型基金。
對于“一拖多”情況,銀河基金方面表示,混合類型基金投資范圍包括股票和債券,采取多經理模式,可以充分發揮基金經理各自的專業優勢。銀河基金方面還表示,與同業相比,我司基金經理從業年限較長,另外,“我司基金經理人員相對穩定。根據Wind資訊數據,我司基金經理離職率一直遠低于市場平均水平,骨干人員更是穩定。”
除了明星基金經理流失,一位不愿意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銀河基金在內部管理上一直不太好,近年來頻頻出現較為低級的錯誤。比如,2017年銀河量化穩進混合成立后基金代碼書寫錯誤、2013年曾“補發”了運用自有資金3500萬元自購旗下3只基金的公告。
8只迷你基金+兩只新基金發行失敗
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銀河基金管理規模為746.4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25.3億元,其中,債券型基金管理規模較去年同期增加146.31億元,貨幣型基金管理規模較去年同期增加48.85億元。由此可見,銀河基金今年三季度管理規模的增加主要來源于固收類基金。
對此,銀河基金方面表示,我司基金規模的結構變化符合監管部門政策導向,非貨幣基金規模穩步增加。根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三季末,我司貨幣基金占比41.76%,低于公募基金市場平均水平的61.99%。
不過,相較于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管理規模的增加,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銀河基金旗下混合型基金管理規模為138.53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68.45億元。
伴隨混合型基金管理規模的下滑,迷你基金數量為8只,包括銀河嘉祥混合A/C、銀河量化成長混合、銀河君騰混合A/C、銀河犇利靈活配置混合A/C、銀河君尚混合A/C、銀河睿達靈活配置混合A/C、銀河豐利純債債券等。
銀河基金方面向記者表示,從基金類型看,混合型和債券型基金是今年清盤的主要基金類型。基金清盤常態化是近年來公募基金委外監管趨嚴等多重因素帶來的必然結果,也是公募基金產品端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體現,有利于市場規范發展。
除了存量基金中管理規模下滑,記者翻閱銀河基金發布的公告發現,今年以來,其旗下銀河君弘靈活配置混合、銀河可轉債債券發行失敗。
對于發行失敗的情況,銀河基金方面解釋稱,(主要是)根據市場形勢并征詢代銷渠道意見。“為更好保障投資者的利益,我司綜合考慮相關因素,主動對上述兩只產品做不成立處理。上述產品發行失敗符合監管要求和市場化導向。”
對于公司未來發展方向,銀河基金方面表示,相對于規模變動,我司更關注管理能力和客戶服務能力的提升。下一步,我們將繼續鞏固并持續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在產品方面,將增加FOF、養老目標基金等新產品,使產品和業務結構更加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