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亞邦股份收購不到3個月,恒隆作物便陷入停產狀態,至今未復產。為此,恒隆作物擬對此前所做的業績承諾及補償方案作出調整,但這一舉動很快就遭到交易所的問詢。
調整子公司業績承諾
12月4日,亞邦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調整控股子公司業績承諾及簽署相關補充協議的議案》,同意調整恒隆作物2018-2020年的業績承諾和補償方案。不過,該事項尚需提交公司股東大會審議。
根據調整后的業績承諾和補償方案,轉讓方承諾,恒隆作物2019-2021年稅后扣非凈利潤分別不低于1.23億元、1.41億元及1.49億元,累計經審計的稅后凈利潤總和不低于4.13億元。
而在年初收購時,轉讓方作出的關于恒隆作物的業績承諾為2018-2020年的稅后扣非凈利潤分別不低于9000萬元、1.23億元和1.41億元。
被收購后兩個月就停產
恒隆作物為何調整業績承諾?亞邦股份給出的解釋是,2018年4月28日,受政府統一要求環保停產的影響,恒隆作物自當日起停產進行環保、安全改造,至今尚未復產。
亞邦股份的上述說法引起了上交所的注意,要求其補充披露恒隆作物是否已收到復產的相關通知。對此,亞邦股份回復稱,截至目前,恒隆作物正在進行安全、環保提標改造工作,尚未恢復生產;預計將在2019年第一季度達到復產標準,但目前尚不確定準確的復產時間。
同時,亞邦股份也表示,恒隆作物可能存在無法完全恢復生產或延遲復產的風險,而原因在于農藥行業在廢水、廢氣治理方面存在的特殊性導致技術要求更高,耗時更長;復產驗收流程長、涉及部門較多;存在不可控因素等。亞邦股份還在公告中提示, 恒隆作物及其子公司金囤農化在過去3年受到了11次行政處罰,罰款總額共計58.43萬元。
業績承諾調整后仍可能無法實現
資料顯示,恒隆作物是亞邦股份今年2月斥資逾9億元從大股東亞邦集團等手中溢價8倍收購而來。
在此之前,恒隆作物還曾被另一家A股上市公司江山股份相中。據了解,早在2017年8月,亞邦集團曾和江山股份就恒隆作物股權事宜進行過談判,江山股份一度認為收購恒隆作物有利于豐富公司農藥產品線。不過,由于雙方在交易價格、交易方式等關鍵條款上未能達成一致而終止。
恒隆作物被亞邦股份收購后,受政策影響,其業績表現并不盡如人意。2018年1-10月份,恒隆作物營業收入總額2.13億元,虧損2590萬元。由于深陷虧損且不確定復產時間,市場對恒隆作物調整后的業績承諾能否實現也充滿了質疑,上交所也要求亞邦股份說明是否依然存在無法實現的風險。
亞邦股份回復稱,若恒隆作物2019 年復產,短期內無法滿足市場補庫存的需要,未來 2-3 年價格將維持在高位運行,并且預期未來環保和安全要求不會下降,市場價格將長期保持較高水平。2019年至2021年可以實現合計4.58億凈利潤,超過調整后業績承諾4.13億凈利潤。
不過,亞邦股份強調,調整后的業績承諾是基于恒隆作物2019年4月恢復生產,主要產品價格能保持一定水平,主要客戶合作關系穩定以及不會再出現因政策變化或安全、環保因素引起的長期非正常停產的情況等假設條件下,如果上述假設條件未能成就,恒隆作物仍有無法實現業績承諾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