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年的重新準備,豬年伊始,筑博設計卷土重來再次沖刺IPO。此前,筑博設計2014年首次沖擊IPO,但經過一系列波折之后,最終在2016年上會接受發審委審核被否。
證監會網站日前披露,筑博設計擬在創業板公開發行不超過2500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擬通過本次IPO募集資金約6.4億元,其中1.65億元用來補充流動資金,占比26%;其余將投向設計服務網絡建設、裝配式建筑與BIM業務研發及產業化、技術研發中心(深圳)建設、高原建筑研究中心建設和信息系統建設等項目。保薦機構是中信建投。
2018年,筑博設計實現營收8.42億元,同比增長20.77%;實現凈利潤1.20億元,同比增長52.13%。
值得注意的是,筑博設計對房地產行業依賴較為明顯,未來如果房地產行業政策調控持續深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增速放緩,這些不可抗力因素出現,公司經營業績很可能出現波動,公司的成長性將受到一定影響。
高層年薪過百萬
招股書資料顯示,筑博設計主要從事建筑設計及其相關業務的設計與咨詢,業務涵蓋建筑設計、城市規劃、風景園林設計、室內設計等服務。主要客戶有保利地產、萬科等知名企業。
2016年至2018年,筑博設計實現營業收入6.4億元、6.97億元和8.4億元,同期凈利潤為7065.64萬元、7857萬元和1.2億元。此次申請IPO,公司擬在創業板公開發行不超過2500萬股。募集資金約6.4億元。
事實上,2014年筑博設計第一次申請上市的時候,正值“給炒殼降溫”、“嚴打IPO造假”等市場監管從嚴抓緊的時機。證監會把當年集中公布終止IPO審查的17家公司的主要問題歸結為五方面:一是部分股東受讓資金來源不清;二是收入利潤與同行業變化不一致且披露理由不充分;三是報告期利潤大幅下降;四是資金往來行為披露不完整;五是數據出現差錯。
而筑博設計也曾出現上述問題,據了解,2015年,筑博設計營業收入較上年下降2.68%,但凈利潤較2014年上升37.88%,筑博設計解釋主要原因為人員配置優化。根據報告,筑博設計員工人數2014年比2013年增加417人,但2015年又減少470人。
最終,證監會公布的被否的主要原因包括合同中止但收入被確認、營收下降而利潤上升、承包掛靠糾紛等。
同時,筑博設計這一次公布招股書也曾被媒體質疑“不差錢”,報告顯示其高管及核心人員薪酬遠高于同行業平均水平,疑是公司涉及高層套現及重點項目非本公司設計等“虛假”宣傳問題。
再看現在,公司高管的薪酬依然高居不下。
筑博設計表示:“建筑設計行業系人力與知識密集型行業,公司的主要經營成本為人員薪酬,尤其是設計人員薪酬。報告期內,設計人員薪酬占主營業務成本的比重分別為73.45%、75.75%和73.20%。”
據記者了解,2016年到2018年,筑博設計董監高及其他核心人員已領取的薪酬總額分別為1943.08萬元、2011.18萬元和2080.26萬元,占當期利潤總額的21.93%、22.29%和15.70%。
2018年,筑博設計多位董監高及其他核心人員的薪酬超過百萬,其中董事長徐先林領取184.55萬元,董事、副總經理楊為眾和徐江的薪酬分別為167.12萬元和150.12萬元,監事馬鎮炎、城市建筑設計部總經理楊晉的薪酬則超過200萬元。
而在控股權方面,此次發行前,筑博設計實際控制人為徐先林,直接持有公司28.11%的股份,通過筑先投資、筑為投資和筑就投資三家合伙企業控制公司31.46%的股份,合計控制公司59.57%的股份,徐江直接持有公司11.69%的股份,徐先林和徐江二人合計控制71.26%的股份,擁有絕對控制權。
受房地產影響較大
根據招股書,2016年至2018年,公司建筑設計業務收入分別為 5.8億元、6.3億元和 7.6億元,占同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92.29%、91.18%和 90.99%,建筑設計業務是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
也就是說,筑博設計一直都是依靠房地產行業營收,其業績增長速度基本與我國房地產市場的增長速度保持一致。然而,針對此后房地產市場的增長,業內人士指出,在“房住不炒”定位及“一城一策”的背景下,房地產政策今后將以“穩”為主。
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2019年1月,全國300個城市成交樓面均價為2000元/平米,環比減少6%,同比減少19%;其中住宅類用地成交樓面均價為3506元/平米,環比減少8%,同比減少26%。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指出:“近年來,政府陸續出臺信貸調控、限購、提高首付比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都在遏制房價過快上漲。不僅如此,房企普遍放緩拿地力度,謹慎拿地成為市場主流,土地市場轉冷、低溢價乃至底價成交成為常態,土地流拍案例亦持續增多,大部分房企對土地市場的熱度逐漸降低,搶地積極性明顯退燒。”
因此,房地產投資增速放緩,也就意味著筑博設計建筑設計業務的波動。
筑博設計表示:“這些政策措施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房地產投資需求,影響房地產開發規模和進度,進而影響建筑設計企業的設計周期和收入規模。如果未來宏觀經濟出現不利變化或政府進一步加大對房地產市場調控,將直接傳導至建筑設計行業,影響建筑設計企業的業務發展,這可能會對公司業務發展產生不利影響,進而影響公司的經營業績。”
此外,公司近年來一直享有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及獲得政府補貼。筑博設計表示:“未來,如果公司及子公司不能持續享受稅收優惠或獲得政府補貼,將對公司經營成果造成不利影響,如果國家稅收優惠政策發生變動導致公司及子公司不能持續享受上述稅收優惠,也將對公司未來盈利水平產生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