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地產日前披露了2018年業績,報告期公司收入為147.19億港元,同比下降21%;營業溢利為293.65億港元,同比下降16%;股東應占綜合溢利為286.66億港元,同比下降16%。據了解,這是太古地產自2014年來收入首次出現負增長。
對于收入、經營溢利下降,太古地產表示,主要因物業買賣溢利下降所致。年報顯示,太古地產于2018年多次出售此前投資的物業項目,獲得收益12.76億港元,相比2017年的900萬港元,暴增140倍。具體來看,2018年4月至8月,太古地產先后出售香港物業及地皮,其中包括位于香港加列山道的物業、位于香港九龍灣的辦公樓及位于香港鲗魚涌太古城中心兩座大廈。
對于出售物業事項,太古地產董事局主席及常務董事施銘倫在出席2018年全年業績發布會時表示,將已經成熟的非核心的物業出售,是符合太古地產發展戰略的。
太古地產在賣物業資產的同時,也花巨資買了不少項目。2018年3月,太古地產斥資13.49億元收購上海前繡實業有限公司50%權益,正在籌備“前灘太古里”項目,預計在2020年完成;5月,香港東薈城名店倉項目延伸改造,預期將2019年夏季開業,該項目太古地產持20%權益。
在出席2018年業績發布會時,太古地行政總裁白德利表示:“我們有更大的胃口購買更多的土地,不管是住宅用地還是商業用地,或者香港還是內地。”
中國網財經記者梳理發現,太古地產于2001年進軍內地市場,18年來僅開發了6個項目,分別是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廣州太古匯、北京頤堤港及成都遠洋太古里,另外還有位于上海已開業兩年的興業太古匯和在籌備中的前灘太古里項目。值得一提的是,萬達在過去的2018年開業了52座萬達廣場,新城控股也開業了19座吾悅廣場。
盡管項目開發速度不快,但太古地產開發的項目評價頗高。對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廣州太古匯、成都遠洋太古里等項目,業內人士和消費者可謂是有口皆碑。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此類企業不是單純的高周轉,而是要做標桿性項目,尤其是新區的商業地標項目,在地價上漲周期中追求商圈的復興概念。
對于太古地產的這種慢節奏,行業中也不乏質疑,認為會錯失很多好機會。中國網財經記者就此問題致電致函太古地產,但截至發稿時未獲得任何回復。
不過,“慢行”的太古地產目前似乎還瞄上了粵港澳大灣區的機會。施銘倫公開表示:“覺得大灣區很有發展潛力,公司馬上就要在深圳開設一個辦公室去研究大灣區方面的機遇。”
不過,嚴躍進表示,很多企業都看好粵港澳大灣區的投資,但類似規劃其實還是很模糊的。即便是各地都有利好,但是企業投資還會考慮到投資規模和投資約束。當前企業關鍵是在等機會,尤其是在中山、江門、肇慶等后發優勢明顯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