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證券日前發布的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26.75億元,同比增長74.17%;凈利潤7.5億元,同比增長2758.33%。東吳證券表示,上半年國內證券市場回暖,滬深兩市成交量、成交額同比大幅提升,公司經營業績同比實現大幅增長。
不過,中國網財經記者注意到,東吳證券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幅逾27倍主要是因為同比基數較低。數據顯示,去年同期東吳證券凈利潤僅0.26億元,而2017年同期則為4.27億元。
從具體業務看,東吳證券自營業務上半年實現營收11.43億元,同比增長215.15%,占總營收比重逾4成,為公司的第一大業務;經紀、資管和信用交易業務分別實現營收7.04億、2.18億和3.7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66%、329.16%和18.11%。
半年報顯示,東吳證券受托管理總規模為1253.73億元,同比降幅達到30.06%;信用交易業務總規模191.79億元,其中股票質押業務余額 93.75億元,上半年計提減值損失2700萬元。興業證券在研報中表示,考慮到市場下行風險等因素,東吳證券股權質押業務存在惡化風險。
投行業務方面,東吳證券上半年實現營收2.46億元,同比增長8.51%。半年報披露,東吳證券上半年完成紅塔證券、蘇州銀行(聯合保薦)2起IPO項目,分別募集資金12.59億和26.2億元,目前有1家科創板企業申報。今年上半年,東吳證券還完成4單雙創債發行及全國首單鋼鐵企業供應鏈ABS;累計完成公司債34單,募資資金369.76億元。
新三板業務方面,截至2019年6月30日,東吳證券累計掛牌項目422家,市場排名第5。其中,2019年上半年東吳證券完成新增掛牌家數11家,市場排名第3;完成新三板掛牌企業非公開股票發行12次,市場排名第6。
不過在業績回暖之際,東吳證券卻屢次因違規事項被采取監管措施。
今年8月8日,東吳證券蘇州一營業部因員工推介或銷售非東吳證券自主發行或代銷的金融產品,被江蘇證監局責令改正;5月27日,東吳證券蘇州濱河路營業部原總經理辛宏文因違規炒股被證監會采取3年市場禁入措施。資料顯示,辛宏文以其母親賬戶進行委托下單,截至2016年8月末,該賬戶累計賣出獲利1098.7萬元,合計獲利1093.9萬元。今年1月,東吳證券項目主辦人史振華、談永仁因在新日恒力重大資產重組項目中未履行勤勉盡責、持續督導義務,被上交所下發紀律處分決定書,對兩人予以通報批評,并將通報證監會、記入上市公司誠信檔案。
除監管處罰外,東吳證券還面臨著多起訴訟。
半年報披露,東吳證券及其子公司報告期內新增3起涉及金額1000萬元以上的訴訟。據悉,東吳證券代表資管計劃訴銀億控股債券違約案于5月獲法院受理,涉及債券本金5000萬元,本案目前尚未開庭審理;東吳創新資管訴灃沅弘信托收益權糾紛案于5月開庭審理,涉及金額3278.95萬元。東吳創業投資訴呂國才等股權回購糾紛案于6月被判勝訴,涉及金額2904.11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時隔一年后,東吳證券重啟其配股計劃。東吳證券2017年8月公告擬配股募資65億元,但一年后因“市場環境發生較大變化”終止。今年5月,東吳證券發布了《2019年度配股募集資金使用可行性分析報告》,再次申請配股。報告顯示,東吳證券本次可配售股份數量總計不超過8.99億股,按每10股配售不超過3股的比例向全體股東配售,擬募集資金不超過 65 億元,資金投向分為投資與交易業務30億、資本中介業務20億元、子公司增資10億元,信息技術和風控合規以及運營資金共5億元。東吳證券表示,伴隨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力度的加大,證券公司投資與交易業務將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與領先券商相比,公司投資交易業務規模和業務模式存在較大的提升和拓展空間。
不過,市場對此次配股頗有不滿。有股民在股吧表示,自己不僅要承受股價下跌的損失,還要為東吳證券配股補血買單。另有投資者在e互動平臺質疑東吳證券熱衷配股,并建議其發行可轉債或發行新股引進戰投等方式募資,但未獲回應。中國網財經記者試圖就此致電東吳證券,但對方電話亦無人接聽。
民生證券在研報中表示,此次配股資金投向重點集中于自營及信用兩項資金型業務,預計東吳證券再融資完成后將加快業務結構轉型,凈資產將會從目前的201億元增至266億元,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