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天齊鋰業(002466.SZ)2月3日發布了業績預期修正公告: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26億元至38億元。而該公司此前曾披露,預計2019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000萬元至1.2億元。
上年同期,該公司盈利22億元。
天齊鋰業股價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間經歷了一次猛漲,股價從22元左右漲至35元,目前保持在27元左右。預計此次業績預告會對股價產生較大負面影響。
對于業績“變臉”的原因,天齊鋰業解釋有兩點:一是2019年鋰產品市場復蘇緩慢,行業面臨多重壓力和巨大挑戰,產品銷售價格持續下滑;二是公司在收購Sociedad Química y Minera de Chile S.A.(簡稱“SQM”)23.77%的股份后,財務負擔沉重,同時公司投資及營運涉及澳大利亞、智利等國家,公司的業務、財務受所在國家的法律框架及政府政策變化等因素影響,從而對公司2019年度經營業績造成重大影響。
2018年12月,天齊鋰業以40.66億美元收購全球三大鋰產品供應商之一的SQM23.77%股權,成為SQM第二大股東。但業界對這筆交易一直有質疑聲音。一個事實是,天齊鋰業收購完成后的2019年里,SQM因為受到行業調整、鋰價下行的影響,經營業績較同期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與預期偏差極大。對此,經初步測算,天齊鋰業2019年擬對SQM的長期股權投資計提減值準備約22億元。
同樣在2月3日,天齊鋰業還披露了曾被寄予厚望的“年產2.4萬噸電池級單水氫氧化鋰項目”的進展情況:在上次公司決定投入資金大幅度追加、時間大幅度延期后,目前仍然無法達產,公司決定放緩項目節奏。未來何時能達產則沒有明確說明。
該項目由上市公司在澳大利亞成立的全資子公司 Tianqi Lithium KwinanaPty Ltd(以下簡稱“TLK”)作為實施主體。2019年10月26日上市公司公告曾披露,第四屆董事會第三十七次會議同意將該項目的投資總額由3.98億澳元增加至7.70億澳元(折合人民幣約37.12億元),達產日期延長至2019年12月31日。此次公告中則表示,自從2018年底啟動階段性調試以來,到2019年12月31日一直處于調試狀態。
對此,公司解釋稱,綜合考慮到公司嚴重缺乏海外工程建設管理經驗和專業人才團隊,項目調試方案論證不充分以及新設備、新工藝技術需不斷優化調整等多重因素,公司認為該項目雖歷經一年的調試周期,至今仍沒有達到全線規?;a狀態,導致公司預計的投資目標還未實現。因此,結合當前的財務資金狀況,公司決定調整一期氫氧化鋰項目的調試進度安排和項目目標,放緩項目節奏。
也就是說,何時能夠投入使用,已經無法提出計劃——言外之意,項目有爛尾的風險。
對此,天齊鋰業在公告中已經提示投資者:該項目進度延緩后,受其影響,可能需要與前期部分工程建設承包商和境內外金融機構、合作伙伴及購買產品的客戶進行協調,如協調不理想,可能導致相關的訴訟、仲裁。同時,會對公司業績造成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