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證券母公司國投資本近日發布公告稱,安信證券因質押式證券回購糾紛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令北京醇信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稱“醇信資本”)償還墊付透支金額約2.23億元,北京德通順利投資顧問有限公司(以下稱“北京德通”)承擔相應連帶清償責任。
公告顯示,2018年10月31日,醇信資本與安信證券簽訂《質押式回購委托協議》,以北京德通為唯一投資人的“力信優債20號私募基金(契約型)”所募集的資金等資產開展證券質押式回購交易,委托安信證券以自身名義將其所持有的證券作為抵押券向中證登公司進行申報并抵押。同時,根據中證登公司公布的標準券折算率,將質押券折算成相應數額的標準券,并以標準券數額作為融入資金額度,向資金融出方進行融資。
但是,自2019年12月2日起,醇信資本未及時在賬戶中補足交易所需資金,導致安信證券因履行擔保交收義務進行資金墊付。截止2020年1月7日,安信證券已墊付資金約2.23億元。安信證券請求法院判令醇信資本以其自有財產及“力信優債20號私募基金(契約型)”的財產償還公司墊付透支金額約2.23億元,以及逾期還款利息和因實現債權發生的費用,北京德通承擔相應連帶清償責任。
安信證券在公告中表示,此次訴訟對公司生產經營、財務狀況及償債能力無重大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被告醇信資本系中信旗下的專業投資管理公司,目前基金管理規模近百億。天眼查信息顯示,醇信資本第一大股東為中信資管,持股比例為20%;中信資管則為中信集團全資子公司。
中國網財經記者注意到,年初以來,券商因質押式證券回購交易糾紛提起訴訟的事件時有發生。1月7日,光大證券公告稱公司訴瑞晨投資融資融券交易糾紛案獲法院受理,涉及金額約5236.88萬元;1月8日,東興證券公告稱公司(代資管計劃)訴滬美蓄電池股票質押回購糾紛案獲法院立案受理,涉及金額約1.8億元。
而在去年,多家券商還因違規事項被監管部門暫停相關業務權限。2019年12月初,南京證券公告稱公司因在開展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中存在對融入方準入盡職調查不充分、融出資金管理不完善等問題被滬、深交易所分別下發紀律處分正式決定文件。公司股票質式押回購交易權限被暫停3個月,自2019年11月30日起(含當日)至2020年2月29日止(含當日),不得新增股票質押回購初始交易。
據了解,去年已有8家券商因股票質押業務違規收到了監管罰單,包括中郵證券、萬聯證券、英大證券、財富證券、申港證券、南京證券、國盛證券和華寶證券等。
至于今年質押式證券回購交易業務是否依舊嚴峻,東北證券戰略規劃部高級研究員楊豐強向中國網財經表示,自2018年以來,上市公司股票質押總規模已持續下降,截至2020年2月7日,市場質押股數占總股本的比例已從2018年末的9.67%降至8.14%。但高比例質押的上市公司數量仍然較多,第一大股東質押比例超過90%的上市公司數量達402家,僅比2018年末減少6家。因此,券商股票質押業務風險有所下降,但整體風險仍然較高。預計2020年券商股票質押業務仍然處于存量風險逐步化解的過程中。
不過,楊豐強表示,因整體經營環境有所改善,市場系統性風險較小。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經過2018年業務風險的充分暴露,使得券商對股票質押業務整體較為謹慎,大幅提高了業務標準,風控更為嚴格;二是監管積極引導券商股票質押業務進行重新定位,嚴格控制業務增量;三是股市經過2018年的大幅調整,目前總體較為穩定,整體估值處于相對低位,為化解股票質押業務風險創造了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