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10年首虧10億元,預計對90余個資產組計提商譽減值準備金額約22.4億元的瑞康醫藥,在3月2日晚對深交所關注函的回復中稱,由于宏觀經濟、行業政策、戰略轉型、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共同影響,以及公司未來五年戰略規劃,本次商譽計提準備合理,因疫情所致延誤了業績預告時機。
2月21日,瑞康醫藥發布2019年業績快報稱,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53.3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17%;實現歸母凈利潤為-10.21億元,同比增長-231.1%;凈資產收益率為-12.96%。對于虧損的主要原因,瑞康醫藥在公告中表示:“收購的近兩百家公司具有輕資產屬性,在合并時形成了較大金額的商譽。2019年度預計對90余個資產組計提商譽減值準備金額約為22.4億元。”
2019年凈利潤巨虧超過10億元,是瑞康醫藥自2011年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而大額的商譽減值準備22.4億元,正是前幾年大肆并購帶來的“后遺癥”。
對此,深交所要求瑞康醫藥補充披露公告所述商譽具體減值準備涉及的股權收購時間、收購金額、評估增值情況、已計提商譽情況、本次計提減值原因、本次計提金額、占總商譽的比重等。
瑞康醫藥回復稱,因被收購公司均為輕資產公司,收購過程中對被收購公司進行了審計,雙方對標的公司的凈資產予以確認并以確認后的凈資產作為做價依據,不存在增值的情形。
瑞康醫藥列出的商譽減值準備涉及的96家公司,其收購時間自2011年6月至2019年1月不等,半數以上的收購時間發生在2017年至2018年,其中更是有56家公司本次計提減值金額達到商譽初始金額的100%。對于本次計提減值原因,瑞康醫藥稱,是由于宏觀經濟、行業政策、戰略轉型、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共同影響。
據公司2019年三季報顯示,瑞康醫藥商譽余額為31.19億元,此次預計計提22.4億元商譽減值,占比達到71.82%。如此減值在此前卻無任何業績預告公告,而是直接在2月底以業績快報的形式披露。對此,瑞康醫藥稱,針對風云多變的國內國際經濟環境,公司在2019年聘請國際知名機構做五年戰略規劃,2019年12月完成。2020年1月,根據2019年業績達成情況和對今后五年業績的預估,及五年戰略落地需要完成的事項,決定對子分公司商譽進行測試。但因全國子公司數量近200家,分布在上海、北京、廣東、陜西、山西、福建、浙江等30個省份,公司多,地域跨度大,審計工作量大,公司派駐各省公司的財務人員因疫情至今無法返回工作崗位,導致各地公司的審計評估無法開展,在業績預告最后披露期限前,未能出來合并的具體數據,延誤了業績預告時機。
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在醫藥市場格局分化、競爭愈加激烈的當下,藥企面臨轉型升級的挑戰。并購的確是利于醫藥企業快速提升規模,完善布局,提高市場占有率的有效手段,但醫藥市場也存在政策、藥品降價、藥品研發進度不及預期等風險,特別是某些醫藥貿易公司屬于業務員掛靠,公司實際并無業績,甚至還牽涉逃稅和藥品行賄問題,因此并購需謹慎,更要考慮自己的承受能力和行業發展前景,否則將承受極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