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四方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四方新材”)更新了招股書。招股書顯示,四方新材報告期內的營收和凈利潤都保持較高增速的增長,不過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卻不能與盈利匹配,2017年和2018年甚至是負值,與當期凈利潤嚴重背離。
此外,報告期內四方新材的產能利用率都低于70%,公司仍擬投入募集資金15億元用于擴產和補充流動資金。在“新基建”成為公司下游未來發展大方向、“房住不炒”的定位又進一步明確的背景下,愈發依賴房地產項目的四方新材短期內面臨的挑戰或多于機遇。
凈利潤與經營現金流不匹配
招股書顯示,四方新材的主營業務是商品混凝土研發、生產和銷售,同時生產建筑用砂石骨料的建筑材料,混凝土主要用于道路、橋梁、隧道、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房地產開發等領域。
2016-2018年,2019年上半年,四方新材分別實現營收7.07億元、9.28億元 、14.52億元和6.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1.23 %(2017年度)和56.43%(2018年度);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0.53 億元、0.66億元、1.44億元和 0.8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4.57%(2017年度)和118.45% (2018年度),報告期內公司的營收和凈利潤都呈現高速增長的趨勢。
不過,四方新材的現金流與凈利潤卻并不匹配。2016-2018年,2019年上半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分別是0.46 億元、-0.19億元、-0.44億元和0.71億元,皆低于同期凈利潤。尤其是,2017年和2018年,經營凈現金流為負值,與高速增長的凈利潤嚴重背離。
四方新材并稱,現金流與凈利潤不匹配主要系應收賬款增長所致。2016-2018年,2019年上半年各期末,四方新材的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是6.47億元、7.66億元 、10.22億元和 10.49億元,分別占當期總資產的52.24%、57.61%、58.81%和56.16%,接近六成。對于應收賬款增長的原因,公司稱下游客戶主要是建筑施工企業,建筑施工行業具有工程建設周期長、資金周轉慢、工程款結算周期長等特點。
也就是說,應收賬款過高是行業共性,不過四方新材的應收賬款周轉率低于同行平均水平。2016-2018年,公司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是0.98次、1.21次和1.5次,同行上市公司的平均值為1.77次、1.67次和1.85次。四方新材除了2018年的應收賬款周轉率高于海南瑞澤之外,皆低于其他同行公司。盡管應收賬款過高是行業特點,但四方新材還應提高自身營運能力。
收入結構單一 依賴地產項目
招股書顯示,四方新材的收入結構較為單一,97%以上的收入都來自于商品混凝土的銷售。2016-2018年,2019年上半年,商品混凝土銷售收入分別為7.06億元、9.19億元、14.44億元和6.56億元,分別占當期總營收的99.77%、99.01%、99.46%和97.85%。
不僅是收入結構單一,四方新材也愈發依賴房地產項目帶來的收入。2016-2018年,2019年上半年,房地產項目帶來的收入分別為4.99億元、6.57億元、13.55億元和5.98億元,分別占當期總營收的70.5%、70.7%、93.3%和89.3%。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產行業面臨的是嚴監管的政策延續。自2016年末中央首提“房住不炒”定位之后,中央層面的基調始終沒變,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就在疫情來襲,房企銷售額大幅下降后的3月4日,央行再次重申了“房住不炒”的原則。
受政策調控及基本面等因素影響,2019年商品房成交面積為17.16億平,同比下降0.1%;2019年全年商品房銷售金額15.97萬億元,同比增長6.5%,較2018年收窄5.7個百分點。廣發證券預計2020年大部分區域銷售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結合2020年棚改貨幣化需求測算,預計2020年銷售面積同比下降3%,銷售金額同比下滑 1%。
廣發證券還預計,2019年以來的土地市場降溫將影響2020年投資和新開工兩方面,預計2020年新開工同比下滑2%。因四方新材所在地在重慶,如果重慶地產行業基本面下行、開發投資額未來增長不及預期,將對公司主營業務產生不利影響。
產能利用率不足7成仍擬募資15億元擴產
招股書顯示,四方新材擬公開發行3090萬股新股,擬投入募集資金15.2億元,用于裝配式混凝土預制構件項目、干拌砂漿項目、物流配送體系升級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補充流動資金。其中裝配式混凝土預制構件項目設計產能達30萬立方米/年;干拌砂漿項目設計產能達120.00萬噸/年。
不過四方新材報告期內的產能利用率并不高。招股書顯示,公司每年的產能是480萬m?,2016-2018年、2019年上半年的產量分別是239.9萬m?、270.49萬m?、317.23萬m?和133.88萬m?,產能利用率分別是49.98%、56.35%、66.09%和55.78%,都不足70%,且2016年不足五成,2017年不足六成。
產能利用率不足仍募資擴張是否會有過剩風險?四方新材稱,建設工程中商品混凝土的使用仍以現場澆筑為主導,而裝配式混凝土預制構件在工廠集中生產,生產用水和模具可以循環利用,該項目是是公司現有商品混凝土業務的升級,不會有產能過剩風險。
即使是產品升級,仍然生產混凝土。上文提到,四方新材較為依賴地產項目帶來的收入,而基建項目收入較少。未來房地產投資開發增速、商品房銷售增速都有可能放緩甚至下滑,目前公司產能利用率不足7成,還有一定的釋放空間。
近日市場熱捧的“新基建”或能為四方新材未來發展帶來機遇。根據國泰君安研究報告,新基建可分為四個層次:最內核是為數字、信息經濟的六大支柱——即5G、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提供基礎設施,如5G基站、IDC數據中心等;第二層次是電子化、智能化改造現有城市的傳統基建設施,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項目;第三層次是在城市中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的配套應用設施,例如為新能源產業提供支持的充電樁、光伏、垃圾發電等;第四層次也是最外層,實際上并不能稱得上新基建,更多是補短板基建,如科技園區的開發、連接城市群內部的城際高速鐵、輕軌等。
目前四方新材的基建項目收入較少,且處在外層的補短板基建,如果公司將產品投入到核心層次,則未來機遇較多。但當下四方新材還是以地產項目帶來的收入為主,如當地地產開發投資不及預期,公司面臨的挑戰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