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晚間,眼科龍頭愛爾眼科發布三季報。在年初醫院業務備受疫情沖擊的情況下,公司后起直追,妥善消化延后釋放的眼科“剛需”,并趁勢推進數字化轉型,營收、凈利漲幅均超預期,年增速有望回歸“3字頭”。
今年前三季度,愛爾眼科實現營業收入85.65億元,同比增長10.78%;實現凈利潤15.46億元,同比增長25.60%。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4.02億元,同比增長47.55%;實現凈利潤8.70億元,同比增長62.34%。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第三季度實現扣非凈利潤10.02億,首次突破單季10億大關,同比大增85%。這一成績超過A股約九成上市公司去年全年凈利潤,直接帶動愛爾眼科今年以來業績增幅由負轉正,彰顯出強勁的發展動力。
這一業績的實現,部分得益于愛爾眼科6月收購的30家醫院,這批醫院已于7月1日被納入公司合并報表范圍。其中,26家經上市公司參與的并購基金培育,在管理、流程優化等方面可實現“無縫接軌”。
作為愛爾特色發展模式之一,并購基金運行多年來,已儲備了200至300家眼科醫院。董秘吳士君對該模式有一個形象的比喻:“這就好比我們擁有了長江主航道,又有鄱陽湖、洞庭湖作蓄水池,確保了公司的持續發展。”毫無疑問,并購基金孵化模式為愛爾眼科初期快速做大做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今,愛爾眼科步入“二次創業”階段,卻不再執著于這個能帶來穩定增長的運作模式。公司在多個場合明確宣布,將在未來五至六年逐步過渡到由上市公司直接收購。更強大的資金實力、更低的運作成本、更成熟的管理經驗,促成了愛爾眼科“轉身”的決定。
此外,愛爾眼科對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視,讓公司在高速擴張時依然能保證各層級醫院擁有較高的醫療服務質量。繼中南大學、湖北科技學院、武漢大學、暨南大學之后,9月29日,公司與安徽醫科大學簽署合作協議,重點高校合作戰略板塊再添一席。雙方將在附屬醫院掛牌、研究生培養、產學研等領域建立全方位戰略合作關系。
同時,公司的激勵體系將核心人才的個人利益與醫院發展掛鉤。據統計,愛爾眼科2011年股權激勵復權后成本約為2.48元/股,2013年、2016年限制性股票成本分別約為0.49元/股、3.28元/股。近日,愛爾眼科股價已向60元發起沖擊,總市值超2300億。可想而知,員工的持股市值也一路水漲船高,個人回報與公司成長形成良性循環。
目前,眼科賽道即將迎來更多參與者,華廈眼科等三家眼科連鎖企業已提交創業板上市申請。對此,愛爾眼科董事長陳邦表示:“樂見其成!愛爾當年闖出上市這條路,就是希望更多眼科同行跟上,利用資本市場支持中國眼科發展,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眾人拾柴火焰高!”
從規模來看,三家擬上市公司去年營收、凈利加起來分別為愛爾眼科的44%、25%,愛爾眼科具有明顯的市場領先優勢。對于未來,吳士君表示,“愛爾眼科會按既定戰略加速向縱深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