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債權人對華晨集團重整申請。這標志著華晨集團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華晨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本次重整只涉及集團本部自主品牌板塊,不涉及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及與寶馬、雷諾等合資公司。
“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和華晨集團是獨立的法人實體。合資企業華晨寶馬汽車公司的運營不受影響。”寶馬集團相關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說。
華晨集團旗下A股公司申華控股、金杯汽車11月20日晚均發布公告,生產經營情況正常。華晨集團進入重整程序,可能會對公司股權結構等方面產生一定影響。公告顯示,兩家公司均對華晨集團存在應收賬款及擔保事項。
實施破產重整
10月下旬,華晨集團發行的10億元私募債到期僅支付了利息,本金未能兌付。11月13日,債權人格致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法向法院提起華晨集團破產重整申請。
11月16日晚間,華晨集團公告稱,目前華晨集團已構成債務違約,金額合計65億元,逾期利息金額合計1.44億元。因企業資金緊張,續作授信審批未完成,造成無法償還。華晨集團此次債務違約對華晨集團本部生產經營造成影響,導致財務狀況惡化,極大影響償債能力。
遼寧省國資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華晨集團長期經營管理不善,自主品牌一直處于虧損狀態,負債率居高不下。2018年以來,遼寧省政府及相關部門一直努力幫助華晨集團解決現金流問題,但其債務問題積重難返。
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華晨集團自主品牌經營狀況進一步惡化,長期積累的債務問題暴發。為解決債務問題,有關方面成立了華晨集團銀行債委會,力求債務和解,但未果。
根據法律規定,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將指定華晨集團管理人,全權負責企業破產重整期間各項工作,包括受理并認定債權人債權申報,編制重整計劃草案并提交債權人會議表決等。債權人將根據法院最終批準的重整計劃獲得償付。
華晨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本次重整只涉及集團本部自主品牌板塊,不涉及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及與寶馬、雷諾等合資公司。作為寶馬在中國最重要的合作伙伴,集團重整后有望實現重生,盡最大努力挽回債權人的損失。同時,華晨寶馬仍然是未來穩定的利潤來源,且將不斷推出新產品,擴大規模。
寶馬集團相關負責人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和華晨集團是獨立的法人實體。當前的問題僅是華晨集團的事,合資企業華晨寶馬汽車公司的運營不受影響。”
公開信息顯示,7月下旬以來,華晨集團多只存續債券遭遇市場恐慌性拋售,價格腰斬。截至今年10月,華晨汽車集團累計發行債券34只,存續債14只,存續債余額共162億元。其中,1-3年到期債券規模超過100億元。據華晨集團今年半年報,集團層面負債總額523.76億元,資產負債率超過110%,失去融資能力,公司償債壓力巨大。
11月20日,證監會對華晨集團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并決定對其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立案調查,對華晨集團有關債券涉及的中介機構同步核查,嚴肅查處有關違法違規行為。
旗下上市公司或受影響
華晨集團是隸屬于遼寧省國資委的重點國有企業,直接或間接控股、參股四家上市公司(華晨中國、申華控股、金杯汽車、新晨動力),并通過旗下上市公司華晨中國與寶馬合資成立華晨寶馬公司。華晨集團擁有中華、金杯、華頌三個自主品牌和華晨寶馬、華晨雷諾兩個合資品牌。
對于間接控股股東被申請重整一事,11月20日晚,華晨集團旗下A股上市公司申華控股、金杯汽車相繼發布公告稱,華晨集團的破產重整不會對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產生影響。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生產經營情況正常。
目前,華晨集團直接及間接持有申華控股4.46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2.93%;處于凍結狀態的股份占其持股總數的24.13%,占公司總股本的5.53%。華晨集團全資子公司沈陽市汽車工業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持有金杯汽車2.66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0.32%。其中,1億股用于融資融券,占其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37.53%;7360萬股處于司法凍結狀態,占其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27.63%。
兩家公司均在公告中表示,華晨集團進入重整程序,可能會對公司股權結構等方面產生一定影響。
從業績影響方面看,申華控股表示,截至目前,公司應收華晨集團及其關聯方賬款1.4億元,主要形成原因為日常汽車購銷;公司對華晨集團及其關聯方提供的擔保余額4.46億元。其中,4億元為公司向華晨集團為公司融資擔保提供的反擔保,4565.48萬元為公司為原子公司華晨租賃提供的存續擔保。
金杯汽車表示,截至目前,公司應收華晨集團賬款5007萬元,均為日常汽車零部件購銷形成。華晨集團進入破產重整,公司可能計提大額壞賬準備。此外,公司對華晨集團及其關聯方提供的擔保余額5.3億元,華晨集團進入破產重整,相關擔保能否順利解除存在不確定性。
過度依賴寶馬
2003年,華晨集團與寶馬“聯姻”,成立合資公司。
憑借寶馬的市場影響力和號召力,華晨集團開啟了“躺贏”的日子。但過度依賴寶馬,也使得華晨集團的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減弱,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公司自主品牌發展遇到的挑戰越來越大。
華晨寶馬一直都是華晨集團的“利潤奶牛”和核心支柱。根據財報,2015年至2019年間,華晨寶馬為華晨汽車貢獻的凈利潤規模不斷擴大,分別為38.23億元、39.93億元、52.33億元、62.45億元和76.26億元。
2015年至2019年五年間,剔除華晨寶馬利潤分成后,華晨集團累計虧損34.84億元;而華晨寶馬同期貢獻利潤共計269億元,極大減緩了華晨集團的運營壓力。值得關注的是,華晨集團剔除華晨寶馬利潤分成后的虧損總額整體呈現擴大趨勢,五年的虧損金額分別為5.4億元、6億元、8.6億元、4.2億元和10.64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僅靠華晨寶馬這個“利潤奶牛”也無法幫助華晨汽車擺脫債務困擾。尤其在放開合資股比限制后,寶馬在華晨寶馬的持股比例將從50%提升至75%。這意味著華晨集團的利潤將受到巨大影響。
對于華晨集團未來存在的風險,東方金誠在評級報告中指出,華晨集團的利潤主要來源于華晨寶馬,同時疫情下自主品牌乘用車產銷量、業務收入繼續下降,獲利能力仍較弱。華晨集團有息債務規模較大且逐年增長,債務主要集中于公司本部,且債務結構以短期為主。
分析人士指出,在“新四化”的浪潮下,中國汽車工業的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在目前優勝劣汰的結構性調整階段,華晨汽車已經明顯處于劣勢。公司應盡快對現有架構進行重整,發揮合資產品優勢,加大對自主品牌的研發與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