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一句廣告詞“白內障,看不清,莎普愛思滴眼睛”,讓浙江莎普愛思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莎普愛思”,603168.SH)的眼藥水名氣不小。
5年前,莎普愛思定增近5億元收購莎普愛思強身藥業有限公司(下稱“強身藥業”),公司稱“西藥產品和中藥產品將形成互補,盈利能力不斷增強。”可誰曾想,5年后的強身藥業似乎已淪為公司的“棄子”。
在經歷“神藥風波”之后的莎普愛思可謂是“一蹶難振”,今年以來,“莆田系醫療資本”林氏家族入主莎普愛思之后,動作頻頻。引起業界的關注,莎普愛思是否要“棄藥從醫”?盡管公司對外稱深耕大健康的初衷未改,但對于這一領域又會如何布局?就相關問題,《投資者網》聯系莎普愛思相關人士,得到部分解答。
甩掉“業績包袱”
莎普愛思成立于1978年,是一家專門從事藥品研發生產與經營的綜合性制藥企業,2014年7月2日在上交所上市。其明星產品抗白內障新藥“莎普愛思”滴眼液和抗青光眼新藥“達靚”滴眼液曾被列入“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其中“莎普愛思”滴眼液是國家二類眼科專科新藥。
今年12月10日,莎普愛思發布公告,公司掛牌出售強身藥業的議案獲股東大會通過,這是莎普愛思控制權轉讓后的一次戰略決擇。
強身藥業成立于2014年,主要產品有復方高山紅景天口服液等。是莎普愛思2015年11月12日以3.46億收購來的,這也是莎普愛思上市以來的唯一資本運作。此后,“大健康,OTC,中成藥”成為莎普愛思的產品與市場戰略。
在收購強身藥業之后,莎普愛思向其投產建設了一些新項目,總的算下來,莎普愛思在強身藥業上總共花費了4.8億元。而這筆投資,根據公司的公告顯示,主要是通過定增募得。
原本寄希望于強身藥業為其帶來豐厚的盈利,可最終卻成為莎普愛思的“拖油瓶”。根據莎普愛思的公告顯示,截至2020年8月31日,強身藥業資產總額約2.53億元,營業收入為730余萬元,凈利潤虧損2640余萬元。另外,負債總額近8450萬元,現金流虧近566萬元。
同時,掛牌公告披露,強身藥業除了1.95億元的掛牌價外,接盤方還要承擔強身藥業對莎普愛思的債務合計7667.14萬元。誰又會成為強身藥業的“接盤俠客”?
對此,業界大都認為莎普愛思賣掉強身藥業就是為了甩掉“業績包袱”,但莎普愛思的相關人士對《投資者網稱:“本次出售強身藥業100%股權,主要是為了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莎普愛思當前的盈利能力到底如何?可以從公司的三季報知曉,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公司的營業收入為2.4億元,同比下滑40.61%;扣非歸母凈利潤虧損6233.3萬元,同比下降499.33%。究其原因,公司稱主要是滴眼液、大輸液等產品銷售收入下降所致。
那么,此番賣掉強身藥業能否使公司扭轉當前的虧損局面?上述相關人士稱:“一切以公告為主。”
再度購買醫院欲“棄藥從醫”?
此前莎普愛思對外公告稱,擬以5億元收購上海渝協醫療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協和醫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計持有泰州市婦女兒童醫院有限公司(下稱“泰州醫院”)100%股權。這是林氏兄弟入主莎普愛思后首次大手筆交易,林氏兄弟同時也是泰州醫院的實控人。
目前醫院已完成了工商變更登記手續。當前的專科醫院中,眼科、腫瘤等領域都已出現龍頭企業,唯獨只有婦產醫院的龍頭企業尚未出現。
從林氏家族所涉及的產業結構來看,涵蓋了婦女兒童醫院、社區綜合醫院、康養結合等醫療實體,再到今年以來莎普愛思的一系列動作,除被收購的泰州醫院外,林氏家族旗下還控制著上海天倫醫院、重慶國賓婦產醫院等多家醫院。莎普愛思的此番收購,是否意味著公司未來欲在婦產醫藥資產證券化領域有所作為?
對于莎普愛思是否將“棄藥從醫”,未來公司的發展戰略又將發生怎樣的變化等諸多投資者關注的疑問,公司相關人士給出了一個官方回應:“公司將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為初心,持續優化資產結構,不斷聚焦優勢業務。”
“從近期的動向來看,莎普愛思在眼科(眼藥)和婦兒醫院賽道的聚焦愈發明顯,在并購泰州醫院和剝離強身藥業之后,其‘大健康、OTC’的戰略已經轉變為‘藥+醫’雙輪驅動的格局,但深耕大健康的初衷未變。”一位長期研究醫藥行業的相關人士對《投資者網》說道。
過去這些年,莎普愛思也曾嘗試戰略轉型。2019年,莎普愛思轉戰大健康賽道,陸續推出蒸汽熱敷眼罩、智能眼部按摩儀、眼部醫用冷敷貼以及葉黃素等護眼產品,盡管主打年輕化并站在“養生”熱門賽道,但莎普愛思的新品在市場中并沒有激起太大水花。
今年8月,莎普愛思完成董事會更換,上海養和一方全面接盤。隨著莎普愛思公司架構的整體更換,公司的發展方向或將很難再有往昔的影子,對于公司的大健康賽道未來具體有著怎樣的規劃?公司相關人士并未回應。
此外,投資者普遍關心的還有一點,莎普愛思的“神藥風波”給公司造成很大的形象耗損,如今已換了新的實控人,未來公司又將如何重塑在社會中的正面形象?如何去除自身的“神藥標簽”?對于這一提問,莎普愛思相關人士也未正面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