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交所對綠景控股(000502.SZ)發布問詢函,涉及公司業務經營情況、物業管理服務業務、前五大供應商采購集中度較高、逾期股權轉讓款等,直指公司可持續經營狀況。
由于綠景控股2020年度經審計后的凈利潤-1845.15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為負值且營業收入1474.01萬元低于1億元,綠景控股股票自2021年5月6日開市起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綠景控股”變更為“*ST綠景”,公司股票交易日漲跌幅限制為5%,公司股票代碼不變。
上市近三十年,綠景控股經歷二度易主、四次轉型無疾而終。最新的收購三河雅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三河雅力”)51.00%的股權,進軍IDC業務(互聯網數據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已于5月完成過戶,這也令投資者對數度轉型擱淺的綠景控股再燃一絲希冀。留給綠景控股改善業務經營情況只有一年時間,對于IDC這一新業務,既承載著綠景控股未來的成長性,也肩負著扭轉業績頹勢的使命。
營收、凈利潤連年下滑引問詢
已經沒有了房地產存貨可賣的綠景控股,經營績效連連下滑。
該公司2020年年報顯示,綠景控股2020年度營業收入為1474.01萬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為-1845.15萬元。
立信會計事務所對綠景控股2020年度財報出具了帶持續經營重大不確定性的無保留意見。
4月28日,綠景控股公告稱,由于公司2020年度經審計后的凈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公司股票自5月6日開市起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變更為“*ST綠景”。
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20年修訂)》顯示,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凈利潤為負且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將被ST,連續兩年觸及財務類指標即終止上市。
回看綠景控股歷史財務數據,公司自2017年至今,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錄得-8326.08萬元、7744.15萬元、-903.11萬元、-1845.15萬元;營業收入分別錄得2206.13萬元、1741.43萬元、1631.87萬元、1474.01萬元。
其中,2018年,綠景控股得以扭虧主要依靠處置多家子公司股權,獲得投資收益,但當年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等多個核心財務指標仍錄得負值。
對此,深交所要求綠景控股結合業務經營情況、未來發展規劃,說明公司已采取及擬采取的改善持續經營能力的舉措及實施進展,并充分提示相關退市風險。
截至2020年末,綠景控股房地產存貨中的住宅已經基本銷售完畢,僅剩余車位及少量商鋪,公司目前無土地儲備,亦無正在開發及待開房地產項目。目前,綠景控股收入依托物業管理,它2020年物業管理收入錄得1431.01 萬元,占營業收入的97.08%。
簡言之,目前綠景控股房地產業務處于清理庫存階段,主要收入來源依賴物業管理業務,并且其轉型業務未貢獻營收。
深交所要求綠景控股,分類說明公司提供物業管理服務的具體內容,是否存在向第三方采購服務的情形,并結合業務模式、合同約定等,說明公司收入確認具體原則、確認時點及判斷依據,是否符合新收入準則的相關規定,是否與行業慣例保持一致。
綠景控股物業管理服務的毛利率5.75%也受到深交所關注。深交所要求綠景控股結合同行業可比公司和可比業務的毛利率及變動趨勢,分析報告期內公司毛利率所處水平、變動原因及合理性。
整體來看,深交所對于綠景控股關于業務經營的問詢,緊扣企業的持續發展。另外,物業管理服務是綠景控股唯一收入來源,但其毛利率遠低于行業,從而加劇了對其持續經營能力的擔憂。綠景控股可持續經營能力也是諸多投資者疑慮的焦點所在。
持續轉型難擋頹勢
綠景控股前身是海南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最初從事新型燃料與爐具業務,于1992年11月在深交所上市,是國內最早的一批房地產上市公司之一。
自2002年開始,綠景控股歷經兩次易主。第一次易主始于2002年8月,原控股股東海南潤達實業有限公司向廣州恒大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廣州恒大”)轉讓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同時,關聯單位廣州市恒大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將合法持有的花都綠景90%的權益性資產置入,公司主營業務變為房地產項目的開發和經營,股票簡稱改名為“恒大地產”。花都綠景公司所開發的廣州市花都區“金碧御水山莊”項目將成為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業績2003年度改善顯著。
2006年,綠景控股二度易主。廣州恒大將所持全部股份轉讓給主營房地產開發的廣州市天譽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天譽”)。
此后十余年,也是綠景控股持續轉型的過程。
早在2011年,綠景控股擬逐步退出房地產市場。同年,綠景控股購入海航集團旗下酒店管理類資產,將其置入上市公司,試圖由住宅類房產開發向經營高端酒店和寫字樓等轉型。但受地產調控的影響,重組材料久處于上報階段,并未為證監會接收,而宣告終止。
2014年,綠景控股公告稱,公司擬以非公開發行股票所募集資金投資柬埔寨年產400萬噸生物質能源原料木薯種植及加工產業化項目。停牌近半年,因被收購標的國有股東不同意放棄優先購買權,而終止。
2015年,綠景控股開始籌劃主業轉型醫療領域,公司發布非公開發行方案,計劃募資100.54億元,投入到北京兒童醫院集團兒童腫瘤醫院等多個項目的建設。由于相關政策、資本市場環境等各種因素發生了較大變化,綠景控股2017年終止了非公開發行股票工作。
2020年2月,綠景控股擬收購佳一教育100%股權,進軍教育行業。當年9月,該重組事項未能獲得上市公司2020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由此終止。
轉型并沒有改善其經營情況,業績持續下滑,綠景控股借助處置資產回血。2018年,公司出售了北京明安100%股權等醫療項目,實現業績的好轉。2021年4月,綠景控股出售南寧明安 30%的股權,剝離醫療服務相關業務。
最新的一次轉型發生于2021年3月,綠景控股擬以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三河雅力51.00%的股權,股權轉讓價格 7650.00 萬元。 5 月 25 日,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相關標的資產已完成過戶。
從綠景控股十余年的發展軌跡來看,公司經歷二度易主、四次轉型無疾而終。1992年成立,2010年剝離房地產業務,踏空房地產業黃金時代的同時,轉型之路也不順暢。
截至目前,綠景控股目前公司總資產2.32億元,占比最大的是8314.12萬元的長期股權投資;其次是5897.40萬元的貨幣資金、2602.99萬元的存貨。公司手握七家參控股公司,已經面臨無資產可賣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