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高潮:高效率個人電腦系統Alto的展示
施樂公司帕克研究中心的成果
1977年11月,大約300名管理層人士攜夫人乘坐頭等艙從世界各地趕來,在施樂世界大會度過了4天的時光。在男士們出席會議以及夫人們流連時尚秀場之余,來賓們在被安排下榻的博卡拉頓酒店參加了一系列雞尾酒會,并聆聽了一場由亨利·基辛格發表的主旨演講。在最后一天的早晨,與會者聚在一起,迎來了此次會議的高潮時刻——“未來展望”——Alto個人電腦系統的邀請展示,該系統由位于帕羅奧圖的施樂帕克研究中心所開發。
作為施樂帕克計算機科學研究室的負責人,鮑勃·泰勒很樂意有這么一個機會,為公司管理者們展示這項如今被稱為個人電腦的重大突破。他相信機器的應用對工作的影響極具變革性,可以將工作中的麻煩事兒消弭于無形,把員工們從瑣事中解放出來,以從事更高層次的、對于人們自我價值的實現不可或缺的事務。大約400臺裝有Alto系統的電腦已經在公司投入使用,這些電腦受歡迎的程度始料未及。
然而這些高管們卻沒能看得到Alto的價值,更不愿試著去用用它。而泰勒和其他人努力說服施樂公司將其計算機戰略從大型計算機轉為更偏向于“類似Alto的個人計算機系統”的努力也毫無結果。這一次的“未來展望”活動無疑是一個向決策層展示Alto的絕佳機會,它決定著個人計算機系統是繼續作為一個奇妙的概念存在于公司內部,還是成為現實走向外部更廣闊的世界。帕克研究中心此番傾注心血,他們帶來了42個人手,12臺Alto,5臺打印機,25個鍵盤、服務器,數千英尺的電纜,還有視頻設備、鼠標、維修部件,以及為保證該項目所需要的電源。
在展示開始時,房間里的燈光熄滅了,短片出現在屏幕上。當攝像機掃過陳設的沙發和陳列的藝術品時,一個聲音也在大廳里回蕩——“現代化的辦公室是我們的未來,我們的機遇之所在。但禍患常積于忽微,我們的辦公室在過去幾代人的時間里幾乎沒什么改變。”
“明天就孕育于今天之中,歡迎進入施樂辦公系統——Alto!”伴隨著這響起的聲音,幾位研究中心的人員走上臺開始了他們的展示。
在與遠在帕羅奧圖的一個團隊共同協作之下,展示人員們演示了如何用計算機編輯文檔,繪制圖表,在軟件程序之間切換,以及從儲存中提取文檔和圖畫。他們與遠在實驗室的人員合作,在屏幕上進行文字操作,用電腦填寫費用表并轉發處理,用外文敲出,以郵件發送,最后打印出來。一位展示者向觀眾保證:“這看起來很復雜嗎?我們可以保證并不復雜。這就是施樂所說的友好型系統。在現實檢驗中,一位經驗豐富的打字員在數小時內就可以精通此道,即使是初學者也能在一兩天內學會使用。”
與眾不同:全新的用戶友好型系統
對于從未使用或見過Alto的管理人員來說,這一展示肯定讓人大開眼界。在當時,實驗室之外,有兩種類型的計算機:大型和極客型。兩者都是電腦專家的專利。大型計算機系統需要花費的不僅僅是巨額資金,還要占用巨大空間。而新興的極客型計算機只能吸引部分人的興趣,比如那些家居計算機俱樂部成員的黑客們,他們很樂意輸入一串長長的字符,就為了聽到甲殼蟲的幾首曲子,哪怕是通過晶體管收音機播出來的。
研究中心很少有人,包括泰勒,關注到本次會議前六個月推出的Apple II。盡管Apple II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將計算機從極客型向用戶友好型轉變,但它仍缺乏Alto的圖形用戶界面、鼠標、簡易操作性和網絡功能。即使在Apple II推出五年后,用戶還會抱怨說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弄清楚怎么使用它。
Alto其實代表了不同類型的計算機。極客型計算機是在大型計算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Alto則不然,它是建立在交互性和易用性的理念基礎上的,這一理念由鮑勃·泰勒跟他的導師利克萊德共同構想。
那場“未來展望”活動過了很久以后,施樂公司總裁大衛·科恩斯將Alto的展示稱為“技術盛宴”,他說:“人們都說他們從我們的技術中看到了未來,令人印象深刻的未來。”
歷史的選擇:進軍激光打印機,而不是個人電腦
但研究中心的團隊卻沒有那么樂觀。恰恰相反,他們發現在線下的互動和實際操作環節中,是那些高管夫人們坐在計算機前敲打鍵盤操作鼠標,而他們的丈夫則雙手抱臂而立,在一旁不以為意,把打字和女性文職工作聯系在一起。有一位研究人員還聽到一位高管說道“我從沒看到過打字打這么快的男性”——很明顯,他完全抓錯了要點。
公司倒是的確著手繼續將Alto的后續版本商業化,因此說施樂對“未來展望”所展示的技術沒有興趣也不那么準確。不過,那天會議中,泰勒所見的眾多高管的反應——冷漠,不解和拒絕——同樣可以理解,考慮到施樂公司大部分利潤都源于紙張銷售,而加州的新興公司們卻堅定地認為未來的辦公室工作將在電腦上完成,這就給使紙張銷售的未來打上了問號。
鑒于施樂公司對未來無紙化辦公的恐懼,公司樂于把研究中心的激光打印機投入市場也就不足為奇了,畢竟這是唯一的消費紙張的發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