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公司創始人、CEO唐寧與高盛董事總經理兼亞洲金融機構業務主管John Mahoney進行對話
新浪科技訊 1月25日晚間消息,近日,“2018高盛亞太金融科技論壇”在香港舉辦,宜信公司創始人、CEO唐寧與高盛董事總經理兼亞洲金融機構業務主管、論壇主持人John Mahoney進行對話。唐寧認為,不懂金融,只擅長科技的公司輕易涉足金融領域并不是一個好主意。在他看來,目前金融科技這個行業并不完全是技術主導的,人工服務對消費者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
唐寧在論壇上指出,“金融科技”這個詞在未來幾年會消失,消失的速度越快則意味著科技與金融的融合速度越快。他說,“金融從一開始就是和科技結合在一起的,二者是共生的,因此金融科技這個詞并不是剛剛誕生的。之所以如今大家經常談論金融科技,是因為我們開始密切關注先進技術,積極思考如何充分利用科技來解決金融業屆中遇到的棘手問題,比如小微企業貸款,農村借貸等。”
目前金融科技并不完全是技術主導
唐寧表示:目前,金融機構紛紛利用技術讓自己的業務發展的越來越出色,比如把技術和產品融合,利用技術進行風險評估等等,因此二者結合的路徑越來越清晰。
目前,宜信公司已經在支付、網貸、眾籌、機器人投顧、智能保險、區塊鏈等前沿領域積極布局,通過業務孵化和產業投資參與全球金融科技創新。此外,宜信新金融產業投資基金自成立以來,在全球范圍內尋求投資機會,布局國內外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社交網絡等領域具備金融科技基因的企業。
唐寧認為:金融科技可以創造新的金融模式來滿足中國投資者的需求。中國投資者的投資眼光一般比較短淺,更傾向于投資固定收益,他們不習慣于市場的波動或者某個階段會賠錢的投資方式,因此金融機構可以利用金融科技進行投資者教育,教會他們正確的投資和財富管理方法。
宜信財富母基金以風險分散的方式把資金投入到多支不同特點、不同風格的創投基金之中,形成一個科學有效的配置。宜信將大數據人工智能平臺突破性地應用于母基金盡調、投資及管理的全流程中,提升了投研效率和投資質量,實現了母基金管理人的主動管理能力與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雙向賦能。以母基金投資管理全流程的人工智能平臺“AI+ FOF”為例,它能從超過60個維度,全方位獲取擬投標的數據畫像,每秒鐘能實時分析一千萬條數據。
與此同時,唐寧認為,科技還可以讓金融公司的風險控制能力越來越優秀。宜信不僅通過科技不斷提升自己的風控能力,還將自己的數據和風控科技對外賦能。宜信旗下的致誠阿福平臺向行業免費提供宜信積累的兩三千萬全量借貸數據,以及風險區隔度高的千萬級風險名單,可以對接查詢,可以識別欺詐和多頭負債,幫助行業防范在貸前授信、貸中監控和貸后管理中因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潛在風險。阿福平臺還向行業提供風險管理全流程解決方案和工具,幫助整個信貸行業降低風險。
唐寧預測,“未來十年二十年,金融科技企業將繼續充滿活力,迎來飛速發展階段,包括在機器人投顧,保險科技,眾籌,監管科技,區塊鏈等領域期待有重大突破。”
目前很多金融科技公司盲目夸大技術在業務推廣之中的作用,卻忽視了人工的重要性。唐寧指出,技術在某些領域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快速簡潔,比如在物資分配等領域,在如何設計產品和承銷產品等方面,科技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涉及到更復雜、期限更長的產品和服務時,依然需要人工。“所以目前金融科技這個行業并不完全是技術主導的,人工服務對消費者非常重要。人工在金融服務領域將會繼續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大數據的確有用,但是其本身沒有任何附加值,都需要用人來實現他的價值。”
他認為,在金融服務的某些特殊領域的確不需要人工了。但是大部分領域依然離不開人工,比如顧客在操作某個業務時,需要打電話進行人工咨詢。再比如在線下營銷的過程中,如果客戶見到的是一個人,而不是機器,那么他的信任感會倍增。人的因素在金融服務領域非常重要。
企業要懂金融也要懂監管
當John Mahoney要求唐寧給中國其它金融科技公司一些建議的時候,唐寧說,首先金融科技公司最重要的一個能力就是,能夠適應中國日益趨嚴的金融監管環境,根據監管的變化隨時調整業務模式,與時俱進。他們應該利用好中國監管政策多變的優勢,來發展自己。未來幾年,中國監管機制和監管環境會越來越趨緊,這并不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