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金公司撰文指出,2017年,以美元計的中國人均GDP增長17.5%,這一增長率在今年一季度有望進一步加速。這意味著中國居民的人均購買力大幅上升,受中國居民青睞的出境游目的地如香港、澳門、日本和美國的旅游業將因此而受益。
中金表示,香港和澳門的旅游收入對人民幣(兌美元和港幣)升值可能最為敏感,來自大陸的游客占到香港和澳門旅游總人次的2/3左右。去年以來,人民幣兌港幣匯率累計升值10%,訪港旅客人數大幅回升。從這個意義上講,人民幣兌港幣快速升值將有效提振香港的總消費支出增速(與旅游收入密切相關),從而提振經濟增長。
此外,日本和美國的旅游業也在一定程度上受益。攜程旅行網近日發布的出境游熱門目的地人氣榜,排名前10的出境游目的地依次為:日本、泰國、美國、菲律賓、越南、新加坡、阿聯酋、意大利、土耳其、馬來西亞。
文章中,中金還分析了人民幣升值在貨物貿易層面和公司財務層面對不同行業的影響。中金表示,由于不同行業/公司的成本和收入結構不同,一些造紙廠商因其成本以美元計價而收入以人民幣計價而有望受益,而電子、紡織、家具、汽車、機械、玩具及鞋類等行業出口商因為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度較高,所以他們的利潤率可能承壓。
從財務損益的角度看,中金認為,美元債務占比較高的公司有望在升值中受益,而此前大量“囤積”美元的公司/行業可能會面臨較大的匯兌損失。據其分析,外幣外債發行較多的行業包括金融、地產、能源、電力和航空等行業,而外匯“囤積”較多的很可能是中國幾個出口占比最大的行業,如電子、機械、紡織服裝、輕工消費以及家具制造等。
往前看,中金表示,人民幣持續走強為金融業擴大開放以及人民幣進一步國際化奠定了基礎。從這個層面看,具備跨境能力的金融機構有望受益。中金將2018年底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的預測從6.28下調至6.18,同時,預計一些“臨時性”的資本管制措施將會被取消,尤其是一些對居民換匯的管制。
中金還指出,人民幣貶值預期的潛在逆轉可能會為企業部門外匯套利/錯配提供新的動機,這在宏觀層面會為跨境資本流動的管理帶來新的挑戰,而在企業層面也可能引發財務費用的明顯波動。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以來,企業“囤積”的外匯以及外幣債務的敞口占資產負債表的比例明顯上升,顯示外匯“套利”行為呈上升趨勢。
根據最新公布的國際收支數據,2017年前三季度外幣外債的凈增加額占國內新增社會融資總額的8.2%,其絕對規模及占新增社融的比例均處于歷史高位。與此同時,2017年企業發行的美元債飆升至2861億美元(約1.9萬億元人民幣),相當于中國GDP的2.3%。中金估計,2014至2017年累積的未結匯外匯頭寸高達3-5萬億元,占GDP的4-6%。在進出口企業層面,融資及(不)結匯行為帶來的外匯損益甚至可能會超過主業相關的匯率損益。這些統計數據顯示,在匯率波動加大的情況下,監管可能迫切需要收緊跨境資本流動監管中的“漏洞”,并鼓勵真正意義上的外匯套期保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