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逐步撤出刺激措施的全球主要國家央行力圖給市場“斷奶”,增加了風險資產市場風暴延續的風險。
2月8日,隨著波動性的躥升和股市的拋售,美銀美林的“重大壓力信號”(Critical Stress Signal)觸發。通常,這標志著回歸風險資產的時刻已經到來。但股票相關分析師Abhinandan Deb領導的團隊卻說,這一次情況不盡相同。
“從2013年開始,受到減碼風暴的影響,重大壓力信號已經成為一個明顯的反向指標,與央行口頭或實際干預以冷靜市場的時間密切相符,”他寫道。“但是自從2016年上一次觸發壓力信號以來,利率和通脹預期有所上升,我們有了一位新的美聯儲主席,央行措辭似乎也更顯鷹派,令‘央行賣權’如今所處位置面臨不確定性。”
美聯儲官員對風險資產的回撤并未表達過度的擔憂。即將離任的紐約聯儲銀行行長William Dudley判斷,股市的下跌只是“小插曲”。圣路易斯聯儲銀行行長James Bullard則將其稱為“本輪大跌是歷史上最有跡可循的一次”。達拉斯聯儲銀行行長Robert Kaplan說,市場波動可能是“健康的”。
這些表態都暗示,美聯儲不打算通過暗示可能改變加息計劃,或發表其他鴿派言論的方式來制止股市的下滑。而2015年人民幣意外貶值在全球股市和其他資產市場引發動蕩后,由珍妮特·耶倫領導的美聯儲推遲了加息。
“對于厭惡股市估值偏高的美聯儲而言,股市的拋售并非尤為值得擔憂的理由,”Renaissance Macro Research LLC美國經濟研究負責人NeilDutta表示。“哪怕只是考慮美聯儲賣權的可能性都為時過早了。行權價遠低于當前股價。”
如果在10天當中,美銀美林的全球金融壓力指數(Global FinancialStress Index)有至少四分之一的成分指標快速上升,就將觸發“重大壓力信號”。這一次,大部分警報源自股市。
“風險在于,美聯儲的反應機制已經發生了變化,可允許產生更多壓力,隨后央行才會介入,”Deb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