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達到既定輔導目標。這意味著唱吧可能在不久后向證監會遞交招股書,在A股創業板上市。
上世紀90年代,量販式KTV開始在國內流行,當時成為主流娛樂活動。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線下場景單一的傳統KTV已無法滿足消費者碎片化的娛樂需求,移動音樂市場迅速崛起,唱吧、酷我K歌等移動唱歌App層出不窮,勢頭迅猛。
唱吧App于2012年上線,A股上市之路始于2015年。公司當年完成D輪融資后估值達43億元,但由于國外估值太低以及業務和股民都在國內,唱吧隨即放棄海外上市,并拆除VIE架構。
中國娛樂行業協會的統計數字顯示,僅2016年第一季度全國KTV娛樂市場的消費額就達到了360億。而隨著近期國家文化部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加快推進歌舞娛樂行業轉型升級,大力鼓勵娛樂場所跨區域開展連鎖經營,KTV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良機,千億級市場即將爆發。
早在2014年,唱吧線上用戶規模已突破1億,憑借深刻的消費者洞察和敏銳的市場嗅覺,唱吧已經早早開始了相應的產業布局,并與創新能力極強的麥頌連鎖KTV強強聯合達成戰略合作,推出首家線下唱吧麥頌KTV。短短兩年內,全國門店數量已經開業近百家,覆蓋全國19個省份,遍布30個城市,成功躋身全國KTV連鎖之首。公司業務也由單純的K歌APP向直播、線下KTV和麥克風硬件多個方面發展,并開始涉足3D、VR領域。
2015年,湖南衛視出資1.63億元戰略投資唱吧。同時,何炅、謝娜、汪涵三位明星主持人作為個人投資人參與入股。唱吧也成了湖南衛視2016年《超級女聲》的線上官方戰略合作平臺。
目前,唱吧在線上領域的主要競爭對手為騰訊旗下的全民K歌。據易觀數據,全民K歌2017年平均月活為一億左右,而唱吧在此方面僅有競爭對手的三分之一。
2014年全民K歌進入線上K歌市場時,已是一片紅海。能夠在移動K歌紅海中脫穎而出,擁有5億注冊用戶,全民K歌離不開微信龐大的流量入口及QQ音樂的多年積累。背靠騰訊這個大社交平臺,全民K歌在社交方面有天然的優勢,能聯動騰訊其他平臺如QQ音樂、微信等兄弟產品,提供不同于其他K歌產品的互動體驗,如直播、互動、點贊等功能,大大提升K歌用戶的參與感和平臺粘性。
從單純的K歌工具發展為服務于用戶多元需求的泛娛樂社交平臺,已經成為移動K歌產業未來的最主要發展方向。全民K歌也不例外,也正在構建從音樂內容到硬件“軟硬一體化”的泛娛樂布局。
2017年9月1日,全民K歌首家線下實體店——“全民K歌自助店”落地廣州。其最大的亮點就是全自助,點歌、付款等流程可通過設備一鍵完成。除雙人歌房外,全民K歌自助店還會根據場地配備4~8人K歌房,更有滿足個人演唱需求的舞臺唱歌機。騰訊“全民K歌”自助店創始人嚴秋樸表示,全民K歌自助店2018年的目標是新增300家,2019年則要達到1000家。到那時地域上將逐漸覆蓋至二線城市,一線城市的密度預計達80-120家店。
致力于“電話亭”KTV設備的友唱·全民K歌,成立于2016年,到2017年1月,友唱Mbar已覆蓋全國28省市自治區,進駐150多座城市,全國運營設備5000多臺,平臺營收超千萬,用戶量突破100萬,觸達服務用戶400萬+,已成為行業的引領者。面對這么巨大的市場,先期早有各種資本入局。據行業估算,截至目前各企業向市場投放的迷你KTV超過3萬多臺,賽道上包含有咪噠miniK、雷石WOW屋、友唱M-ba等十幾種品牌,背后涉及的資本力量包括IDG、經緯、金沙江、DCM、唱吧、雷石集團等。
無論是家庭式的客廳聚會,還是幾個朋友同事相約選擇線下 KTV,甚至是一對情侶在逛街過程中進入迷你 KTV 中利用十幾分鐘「過把癮」,關乎的都是線下真實空間的社交。而如果一款產品能打通線上線下、虛擬和真實世界兩個維度的社交后,或許它能利用這些社交鏈條延伸出更多想象力。能實現這種能力的線上產品并不多,如王者榮耀、狼人殺一樣的多人參與類游戲或許算一種,剩下的,大概就是 K 歌類產品了。未來的唱K應用絕不僅僅是一款工具,帶來的娛樂效果會遠遠超過了一首歌的消遣,往全場景覆蓋的方向發展,讓體驗和變現都有可能實現。
未來,加強線下體驗與線上的聯動將是大勢所趨。隨著越來越多的品牌落地化(如微信設立品牌形象店 WeStore、無印良品開酒店等),一些知名投資人也預言,中國互聯網已經到了OMO時代(OMO即Online-Merge-Offline,是線上線下的全面整合,線上線下的邊界將逐漸消失)。
全民娛樂和大文娛生態迅速發展的背景下,K歌行業必然會迎來一輪殘酷的行業洗牌,即便勝出者也要面對更多線下娛樂的競爭,抓娃娃機、互動桌游、VR游戲等都是大眾碎片時間的爭奪者。唱吧和全民K歌,誰將成為這個千億市場的K歌之王?還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