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什么動物被譽為長江生態的‘活化石’呀?”“江豚!”……9月3日上午,一堂生動的“開學第一課”在宜昌市實驗小學205班上演。48名小朋友在班主任雷鳴的引導下,手捧新發的《生態小公民》教材,聚精會神地聆聽以“長江保護靠大家”為主題的班會。
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宜昌在全市中小學、幼兒園中統一推出“生態小公民”課程,課程教材已免費配發到40.8萬學生手中,實現幼兒園到中學階段全覆蓋。
宜昌是長江中上游的分界點,三峽工程所在地,保護長江生態使命重大。“生態環境保護要從娃娃抓起”,2016年3月,宜昌率先出臺《關于教育工作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要求全面加強生態環保教育,讓生態文明理念扎根在孩子們的心中。
2016年,宜昌西陵區推出全國第一套生態教育校本教材《生態好市民》,在區屬中小學、幼兒園免費發放。隨后夷陵區出版《生態小公民》教材,全區4.3萬名學生循環使用。
今年以來,宜昌市教育局聯合環保、規劃、財政等16個部門,在吸收夷陵區、西陵區校本教材的長處基礎之上,分幼兒園、小學、中學三個學段編寫了《生態小公民》教材。經征求意見修訂后,秋季學期開學前配發到全市所有中小學、幼兒園。
宜昌市教育局黨組副書記翟秀剛介紹,《生態小公民》幼兒版以繪本形式呈現;小學版則大部分以圖片形式呈現,強調生態意識和習慣養成;中學版強調培養學生探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宜昌將生態文明課程納入教學計劃,要求中小學各年級每學期完成不少于2個主題的教學內容,幼兒園完成1個主題內容,確保學生、學期全覆蓋。同時將學生參與生態環?;顒忧闆r納入綜合素質評價內容,評價結果折合20分計入中考總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