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經濟需求將呈現投資和消費“雙輪驅動”格局。其中,在第一產業和制造業的拉動下,固定資產投資有望保持平穩增長,全年預計增速為6.5%左右;隨著居民收入增加,消費依舊會是支撐經濟增長的亮點,全年增幅有望達到10%。
多位專家表示,在政府多項轉型升級措施的支持下,投資和消費流入高附加值產業將是2018年的大趨勢,同時要注意的是,在嚴監管的大環境下,基建投資等一些具體數據可能會放緩。
制造業或帶動投資穩定增長
多家機構預測,2018年固定資產投資將保持穩定增長。中國社科院的報告預測稱,2018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將達到69.2萬億元,名義增長6.3%;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的報告則預計,2018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在6.5%左右。也有一些機構對數據更為樂觀,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的報告就認為,2018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或為7.3%;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的報告則預計,2018年投資增長7.2%左右,相比2017年略有回升。
在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金融研究課題組看來,工業投資有望回升的主要動力來自于工業盈利改善以及技術改造投資需求上升,與此同時,2018年民生、扶貧等領域將加大投資力度,也將有利于各地擴大投資。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宏觀經濟中心副主任王志剛研究員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18年的投資將呈現一些新特點:一是投資會流向更多高附加值行業,投資本身將會愈加高效;二是得益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順利推進和各類鼓勵性政策出臺,民間投資活力將得到較大增強;三是隨著各類“脫虛向實”政策出臺,制造業投資有望繼續增長。“鑒于基建投資仍處于中央防風險財政金融嚴監管下,房地產調控依然很強,投資增長最大的亮點將落在制造業投資上,其中的關鍵是通過創新來提高投資回報率進而實現可持續投資。”王志剛說。
摩根史丹利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中國未來要加大產業轉型和升級的力度,提升薄弱產業和新興產業的產能。其中,制造業轉型升級方面的投資會加大。
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經濟學院教授蘇劍則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預計2018年第一產業投資也將有所上升,對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產生提拉作用。他表示,“農村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續30年”給種養殖戶吃了顆定心丸,第一產業或將繼續加速擴大再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