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最新發布的《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報告(2017年)》顯示,我國電子商務就業人員達4250萬人,同比增長13%。據中國人民大學統計,2017年阿里巴巴零售生態創造3681萬個就業機會。這意味著,我國電子商務就業人員中有近87%來自阿里巴巴生態。
這背后,阿里生態的就業形態也在發生深刻的變革。以“新零售”為代表的電商正在激發人才新需求,依靠互聯網科技平臺創新產生就業機會,也已成為商業大趨勢。
“新零售”之下體驗消費升級 催生新型服務型人才
以“新零售”為代表的電商正在激發人才新需求。傳統零售百貨、商超企業加速擁抱互聯網,紛紛涉足電子商務、新零售業務,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相應帶來就業結構、工作崗位、人才技能的改變。
在盒馬鮮生這樣的新型商業綜合體中,就創造了諸如“小盒”、撿貨員等新型就業形式。新崗位誕生的背后,也折射出對服務和消費者需求的高度重視。
例如盒馬每店只設一位的“小盒”是一個營銷崗位,他們是盒馬業態中與顧客在線上交流的一個關鍵角色。時而需要化身為主播,時而變成社區管理員,在線和消費者保持高頻互動。
對于阿里巴巴的平臺商家而言,新零售的驅動作用更加明顯。
太平鳥就計劃在今年年底之前,將線下5000家門店全部升級為新零售智慧門店。而天貓將幫助太平鳥實現會員體系打通、數據化精準營銷、門店發貨等一整套創新玩法。已做好全面接入新零售的太平鳥,也在緊鑼密鼓地招募相關人才。
大數據引領就業趨勢 高技術含量崗位“搶手”
依靠互聯網科技平臺創新產生就業機會,已成為商業大趨勢。機器人飼養員,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在淘寶客單量成倍增長的情形之下,淘小二客服服務質量卻沒有因為客流增多而下降,這些都得益于阿里巴巴自主研發的智能服務機器人阿里小蜜,更離不開背后——“機器人飼養員”——這一高技術含量職業群體支撐。
森馬電商“機器人飼養員”海桐,如今操作嫻熟的他承擔了數據方面的工作
“飼養員”的重要工作就是教會機器人理解人類意圖,喂它們各種“語料”,教會它如何精準匹配各類商家需求。通過阿里大數據匹配不同行業知識,讓機器人擁有越來越強大的溝通功能與技巧。阿里小蜜之父趙昆就曾表示:“未來,基于淘系的機器人飼養員群體規模或將超過10萬人,而10萬人創造的價值可能相當于100萬人甚至更多。”
與此同時,技術類崗位也在不斷更新、匹配來自實體經濟的發展需求。
例如,良品鋪子已有2000家門店接入了天貓新零售的智慧門店系統,最為緊急的任務就是把線下門店資源和線上打通,用數據化的指標來完成門店流程管理。該公司品牌負責人此前透露,為此他們新增了“數字化運營副總裁”、“流程IT化副總裁”這2個新零售高管崗位,并給出了百萬年薪的報酬。
新經濟生態體創造海量就業機會
阿里巴巴在近20年的發展中,已經從最初的電商平臺,成長為一家涵蓋電商、本地生活服務、物流、網絡支付、文娛等業務的新經濟生態體,這些業務帶動了海量的新就業機會。
例如,廣闊的前景、有保障的收入,就使得外賣配送員這一職業越來越受年輕人歡迎。據不完全統計,阿里巴巴旗下本地生活服務平臺餓了么就為超過百萬名進城務工青年提供了在城市落腳的第一份工作。
今年3月,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發布《阿里巴巴零售電商平臺就業吸納與帶動能力研究(2017年度)》報告,課題組測算發現,2017年阿里零售生態總共帶來了3681萬個就業機會,其中,除了電商生態帶來的1405萬個直接就業型機會之外,還包括543萬個支撐型就業機會及1733萬個衍生型就業機會,覆蓋快遞物流、電商服務及上下游等多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