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知識付費高峰論壇暨如是金融戰略投資簽約儀式20日在京舉行。與會專家認為,中國的金融泡沫正在進行一場徹底的出清,知識將成為金融下行周期里最堅硬的價值,隨著中等收入群體崛起和消費升級,只要有足夠好的內容,一定有人愿意買單。專家預測,未來知識付費行業市場空間將是千億級別的。
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表示,中國的知識付費行業已經迎來最好的時代。從需求端來看,中國的金融泡沫正在進行一場徹底的出清,知識將成為金融下行周期里最堅硬的價值。而且,在中等收入群體崛起和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老百姓的知識消費實際上也在升級,過去類似心靈雞湯這樣的泛知識已經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專業化知識才是未來的需求方向。從供給端來看,隨著版權保護的逐步加強以及互聯網付費渠道的興起,知識內容的商業閉環將越來越完善。
“現在市場不缺好的渠道,但缺好的精品內容,只要內容足夠好,一定有人愿意買單。”管清友表示,對于知識內容的供給方來說,最大的瓶頸不在于需求,而在于內容的可持續性。過去單兵作戰的時代已經結束了,現在只有靠機構化的打法才能跟上市場對內容的需求。
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執行總裁朱振鑫認為,現在是一個金融投資的時代,房地產作為主要投資工具的時代已經終結,未來隨著新中等收入群體的崛起,金融投資將取代房地產成為投資的主流。中國目前的家庭戶均資產已經超過100萬,而其中接近70%是房地產,遠遠高于美國的30-40%,而金融資產的占比僅有10%-15%,遠低于美國等發達國家。未來金融投資需求將加速膨脹,這將直接刺激金融知識的消費,尤其是專業化的金融知識。一方面,新的風險防不勝防,另一方面,新的機會也不斷涌現,只有依靠專業金融知識,及時了解新工具、新市場、新政策才能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
“從需求端來看,金融知識市場受益于新中產崛起帶來的需求增長,從供給端來看,金融環境每天都在發生新的變化,金融知識天然具有可更新性和可持續性,這實際上克服了知識付費商業模式中的一個最大的難點。”他認為,在知識變現的模式上,未來知識產品也需要“新零售”思維,線上和線下相結合,充分挖掘知識內容的附加值。
通衡浙商資本創始合伙人梁曉瑋認為,知識付費行業市場空間巨大,未來是千億級別的。現在的知識付費相當于20世紀90年代的房地產,未來還有20倍的上升空間。看好知識付費的主要邏輯有兩點:一是有需求,對知識的渴求。這個時代越來越多人受過高等教育,明白知識的重要性。追求知識的時代沒有改變,但現在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看書,從而產生了個性化需求,尤其是中國人口基數大,個性化需求種類更為豐富,未來大有可為。另一個是有支付能力。知識付費的消費主力是85后,從小打游戲的時候已經習慣在網上充值,有知識付費的意識,且具備消費能力。所以無論從需求還是支付能力上看,知識付費行業都站在前所未有的風口上。那些現在覺得知識付費已經過熱的,和90年代說房地產已經過熱是沒有什么區別的。
展望未來的知識付費行業,前景可期,這在中國是非常難得的,會高速成長,從數據上看,知識付費用戶人數基本上每年都在翻番,去年是50億,相關部門預計在2020年是250億,2017年到2020年三年時間翻了五倍,在中國能三年五倍的行業沒有幾個,所以知識付費是很好的行業。
會上,如是金融研究院宣布引入通衡浙商資本和喜馬拉雅FM的聯合戰略投資,正式入局互聯網知識付費行業。如是金融研究院是著名青年經濟學家管清友博士創辦的獨立第三方投研平臺,致力于金融垂直領域的精品知識內容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