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國家標準委獲悉,世界標準日前夕,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了《智慧城市 信息技術運營指南》等23項國家標準。此次發布的國家標準包括多個智慧城市和信息安全的國家標準,還涉及公共安全、循環經濟、食品、城市治理等多個領域。其中,在食品領域,新修訂的《大米》國家標準,將大米產品等級由四個等級調整為三個,調減了雜質最大限量等指標,原國家標準中“一級”、“二級”加工精度改為“精碾”,“三級”加工精度改為“適碾”。
據介紹,在智慧城市領域,國標委發布了《智慧城市 信息技術運營指南》等6項國家標準。信息安全領域,發布了《信息安全技術 公民網絡電子身份標識安全技術要求》等6項國家標準。在公共安全領域,《家用防災應急包》國家標準,針對地震、火災等災害事件對應急物品的需求,科學合理地設置個人、家庭應急救助用品,提高自救互救的能力,幫助遇險者盡快脫險,最大限度地延長維持生命的時間。《多用途面包車安全技術條件》《液化天然氣汽車技術條件》2項國家標準,重點對多用途面包車和液化天然氣汽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指標提出了具體要求。
在循環經濟領域,《產業園區水的分類使用及循環利用原則和要求》等3項國家標準,對產業園區廢水廢氣的處理、排放和循環利用作出明確規定,規范了產業園區循環經濟信息化公共平臺數據接口的設計開發。在食品領域,新修訂的《大米》國家標準,將大米產品等級由四個等級調整為三個,調減了雜質最大限量等指標,原國家標準中“一級”、“二級”加工精度改為“精碾”,“三級”加工精度改為“適碾”。
在城市治理領域,國標委了發布《城市道路交通組織設計規范》國家標準。近年來,我國城市道路交通秩序亂、擁堵等問題突顯,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城市道路交通組織設計的科學化、精細化、規范化程度還不夠。標準的實施,契合了當前城市道路交通精細化治理的需要,有利于促進交通組織設計工作從“經驗型”向規范化、標準化轉變,著力解決交通擁堵、出行難、停車難等“城市病”。
此外,市場監管總局標注技術管理司副司長國煥新表示,除上述23項國家標準外,本次還發布了46項國家標準的英文版,主要包括航天用太陽電池、風力發電等領域技術標準。截至目前,已經累計發布500多項國家標準外文版,涉及工程裝備、電工電力、建筑材料、航空航天、日常消費品等諸多“走出去”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