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騰大戰”春節檔:微信壟斷成癮頭條尬戲過猛?
春節看戲,大戰持續。
“頭騰大戰”上演春節檔劇情。
1月27日,字節跳動(下稱頭條系)一位高管在微頭條轉發一條抖音官方聲明,稱微信“具有水電壟斷地位”,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壟斷)會損害用戶權益,也會影響行業健康發展。
在此之前的1月25日,抖音曾發文《打擊“莫須有”謠言凈化網絡環境》,內容與此前的“微信封禁抖音登陸”傳言有關。有大量用戶反饋,使用微信賬戶無法登錄抖音。截至目前,騰訊官方并沒有公布封禁原因,但網絡上在傳播“因為抖音竊取微信關系鏈才被封禁”的小道消息。
該聲明同時列出了8篇“惡意揣測”的自媒體文章。截至1月28日下午,時間財經發現其中兩篇顯示為已經刪除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1月26日晚,微信官方發布近期誘導違規及惡意對抗的處理公告,明確禁止外部鏈接的測試、誘導行為。公告舉例點名的違規App中,不僅包括頭條系的今日頭條、火山視頻、西瓜視頻,也包括被視為騰訊系的京東、滴滴出行。
有意思的是,抖音并不在點名之列。原因簡單,包括抖音、快手在內的短視頻App目前均無法在微信體系內進行分享或推廣。
留意到,騰訊公關總監的認證微博上,1月17日貼出一張截圖,內容系“某著急忙慌做社交產品的公司”約寫懟騰訊深度稿,“主要思想是反對巨頭壟斷,給中小企業公平平等競爭機會”??紤]到1月15日頭條系推出社交應用多閃,“著急忙慌做社交產品的公司”顯然指向頭條系。
作為阿里之外騰訊最大的潛在商業對手,字節跳動(下稱頭條系)旗下產品與騰訊的商業沖突,從法庭訴訟到口水仗,幾乎家常便飯。外界的對此觀感不一,“認為頭條戲精蹭營銷、認為騰訊壟斷霸道者各有之”。
事實上,封禁對手并不鮮見。稍大型的中國互聯網公司中,均存在一定程度對商業對手或同行的封殺行為??焓帧⒍兑舻挠脩糍Y料、天貓淘寶的商品資料中不允許出現“微信”字樣亦早已是管理。這一舉動的后果,是“V信”“VX”等簡稱或諧音被用戶廣泛使用。
對于類似微信這種依靠市場手段形成的“壟斷”地位,是否需要對其限制?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后盤和林告訴時間財經,從公共管理的角度來說,微信基于其社交市場支配地位實際上也形成了一種“社會公權力”,也是需要規制。
微信壟斷?
頭條系高管直言微信壟斷,并非首次。
2018年5月,抖音推出的H5視頻“第一節文物戲精大賽”遭微信封禁。彼時,媒體報道稱,抖音總裁張楠在朋友圈轉發抖音的聲明,稱騰訊“搞壟斷、搞小動作,用自己的市場地位和渠道阻隔用戶,去傷害用戶體驗,這真的有失大將風度”。
事實上,微信長期以來,以誘導分享、影響用戶體驗為名,不斷對各類App在微信體系內分享端口永久封禁或暫時限制。包括被視為騰訊系的的京東、快手、拼多多、滴滴,亦有遭遇限制的多次記錄。
最嚴重的封禁是短視頻及阿里系電商App。對短視頻封禁始于2018年5月,彼時微信宣布禁止未獲得視頻許可證的短視頻外鏈分享到朋友圈,引發軒然大波。此后更新的規則中,微信取消了這一說法,但實測發現,除騰訊自家的微視等之外的短視頻,均無法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阿里系電商與微信的封禁之爭起源更早,誰先封殺誰,亦各有口水。翻查媒體公開報道,2013年11月開始,淘寶屏蔽了來自微信的訪問,在微信內點擊任何淘寶鏈接,都會被自動導向淘寶app的下載頁。當時淘寶的理由是“微信不安全,我們只對安全開放”。
騰訊當然不是省油的燈,果斷反擊——停止將淘寶鏈接導向淘寶網站,代之以提示用戶,要訪問的網址“已經被淘寶屏蔽”。彼時媒體評論,兩大中國互聯巨頭聯手,完成了“屏蔽的閉環”。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雖然我們說不清誰魔誰道,雙方的產品經理都繼續發揮創造精神。針對封殺,抖音的辦法是將分享到微信的按鈕導向下載小視頻,以便直接上傳分享;快手的方式是生成外鏈,不過時間財經測試發現該外鏈在微信內需要復制才能打開。
阿里的辦法最具創造性,將淘寶鏈接變成文字形式的“淘口令”,用戶在微信內復制后打開淘寶是,直接跳轉到鏈接頁面。
“貓鼠游戲”并未結束,2018年5月微信的“外鏈管理規范”直指淘口令,規定朋友圈內不允許發布及傳播具有識別、標記功能的特殊識別碼、口令類信息。淘寶的手段是升級打補丁,將分享到朋友圈淘寶鏈接的按鈕改為“圖片分享”的方式。
對于微信是否有權封殺外鏈,盤和林表示,從商業角度說微信無可指責,但從互聯網和公眾的角度來說,并不符合公共利益。盤和林表示,其個人認為,“微信已經成為公共空間,無權將這個公共領域視為自己商業利益的私家花園”。
頭條戲精?
微信在自家花園內封殺外鏈,大殺四方。頭條系是無辜的白蓮花嗎?
先以抖音為例,看微信所指的“誘導分享”行為?!段⑿磐獠挎溄觾热莨芾硪幏丁分?,明確禁止通過包括紅包在內的利益誘惑,誘導用戶分享、傳播外鏈內容。根據微信近日的舉例說明,頭條系旗下的應用是這么干的:
“以紅包形式進行誘導分享拉新,使用文字鏈接、圖片二維碼方式繞過規則,截至本公告發布前變換域名多達 72 次。封禁相關域名后,再次使用文本口令進行對抗。
眾所周知,使用上圖中類似形式進行推廣幾乎是行業慣例,微信從自身產品體驗角度做出規范要求,合情合理。對于其他產品的“創新手段”試圖繞過規則,被微信發現重罰,是主人壟斷成癮還是客人戲精上身,見仁見智。
再看本次新劇情帶來的新問題“是否竊取關系鏈”。
1月22日晚間,抖音在其頭條號上公告稱,新用戶無法正常以微信授權的方式登錄、使用抖音。這并非首次頭條系產品爆出第三方服務登錄權問題。
2017年8月,微博官方聲明稱,某第三方新聞平臺直接從微博抓取包括自媒體賬號內容的行為,微博毫不知情且并未授權。鑒于該行為性質嚴重,微博將先行暫停第三方接口。該聲明雖未點名,但配圖中顯示“微頭條”字樣,后者系頭條系旗下產品。
當年9月,今日頭條宣布關閉新浪微博ID登錄服務,雙方徹底鬧掰。迄今頭條的登錄方式包括手機號、微信和QQ,仍無微博。
一位互聯網行業人士提醒時間財經,并未使用微信登錄過,但“被抖音獲取微信好友關系鏈”的情況,在知乎、微博等網站均有用戶提出疑問。
上述截圖中微博網友墨渡老鷹提到的“通過修改Cookie再回傳分享的方式”,抖音的官方聲明提到的8篇文章中,有多篇提到這一方式,茲引述如下:
A 用某應用分享信息到微信朋友圈,B在朋友圈點開,B的微信瀏覽器中會存在一個頭條系域名的 cookie,在訪問請求之后,B的 Cookie 和朋友 A 的賬號信息會通過 POST 方式回傳到該應用服務器。如果B使用微信授權方式登錄該應用同公司旗下其他應用,其賬號就會被判定為“可能認識的人”推薦給朋A,這就解釋了,從未使用微信登錄卻能在某款應用內看到微信好友推薦。如果C在微信朋友圈中分別點開過好友 A 和好友 B 分享的新聞,那么 A 和 B 就通過C的 Cookie 關聯起來,出現在彼此的推薦好友中。至于該猜測是否符合實際,抖音方面已明確否認,并稱將向將向有關部門進行舉報。微信方面尚無回應。
頭條系高管的指控微信壟斷的發言結尾稱,“因為競爭做封殺,情理之中,但還要制造謠言污蔑對手,就別標榜善良了。”對照騰訊高管1月17日對“某著急忙慌做社交產品的公司做下三濫勾當”的指控,似乎這場戲碼還會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