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卷土重來?專家:只是零星散發
作者:邵海鵬
日前,據農業農村部官方信息公布,2021年以來,廣東、新疆陸續報告發生非洲豬瘟疫情。這兩起非洲豬瘟疫情,疊加2020年國內多地零星散發的疫情,以及世界多個國家不斷新發的疫情,向外界昭示著,自2018年8月傳入中國以來,非洲豬瘟一直都在,從未遠去。
非洲豬瘟疫情零星散發,非卷土重來
1月21日,廣東省平遠縣一養殖場發生一起疑似因違規調運輸入的非洲豬瘟疫情。2月10日,經評估驗收合格,平遠縣輸入性非洲豬瘟疫區解除封鎖。2月12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三師紅星二場某養殖戶發生非洲豬瘟疫情。這是2021年由農業農村部公布的第2起疫情。
根據農業農村部官網顯示,2月8日,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數據統計,2020年至今,全球共有27個國家和地區發生2721起家豬和9629起野豬共12350起非洲豬瘟疫情。
春節前,豬肉價格持續回落將近1個月,這跟非洲豬瘟疫情散發所導致的集中拋售有關。2月7日,根據安信證券研究周報顯示,近日非洲豬瘟疫情有小幅回升態勢,多地疫情在冬季呈現加重趨勢。
行業內人士反映,非洲豬瘟這種零星散發的形式,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繼續存在,但卷土重來不太可能,畢竟經過兩年多的探索,絕大部分企業在生物安全防控方面已探索出有效應對的“中國式策略”。
謀易咨詢首席顧問王中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未來,疫情固然仍會有影響,但國內生豬產能的恢復、豬肉產量的增加是樂觀的,二者會震蕩上升,與之對應,豬價會震蕩下降。這其中的震蕩程度,就取決于疫情輕重,考慮到南方怕雨季、北方怕下雪,南北這兩種天氣會給疫情防控帶來一定的難度。
搜豬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20年冬季以來,北方冬季晝夜溫差較大,氣候惡劣,出現傳統性生豬疾病,比如腹瀉、呼吸道疾病,對養豬生產威脅較大。盡管也有非洲豬瘟疫情,但跟2018年底至2019年初相比,差得太遠,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上。
那么,春節前的這次集中拋售,對春節后的豬肉價格走向影響如何?
馮永輝分析稱,一般來說,每年春節后豬肉需求相對較差,豬價下降的概率會大一些。但這次拋售出欄量比較大且很集中,有可能導致春節過后可供出欄的大體重肥豬數量下降,使得價格存在上漲的可能性,但整體而言,豬價下跌的概率會更大一些。
行業人士也預判,從目前形勢來看,影響春節后豬價走勢的關鍵因素還是疫情,畢竟疫情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如果節后拋售繼續,豬價仍可能進一步下跌,但遠期豬價走強的概率將因此提升。如果出欄減少,豬價有可能出現反彈,但進口凍豬肉繼續大量入市,對豬價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布瑞克•農產品集購網研究總監林國發對第一財經表示,2018年末至2019年初,我國自北向南疫情加重,巨大的去產能幅度,導致豬價飆升,高額利潤促使養殖戶及企業積極探索疫情防控措施。相對來說,養殖戶在生物安全防控上投入有限,偶發性疫情會促使一些養殖戶不敢補欄。2019年以來,養殖門檻的提高降低了中小養殖戶穩產保供的比例,對生物安全防控到位、種源充足的大型養殖集團來說是極為重大的利好。
他認為,雖然近期非洲豬瘟疫情的零星出現,會階段性對局部地區生豬產能的恢復造成影響,但伴隨大型養殖集團前期新建產能在未來2~3年的陸續釋放,國內生豬產能是不會改變從供應偏緊逐步轉向緊平衡甚至可能出現供大于求的趨勢的。
非洲豬瘟病毒兩年多來發生變異
兩年多來,受行業內外部因素影響,為業內專業人士所擔心的“國內非洲豬瘟病毒發生變異”已悄然出現。
2021年2月,《中國獸醫學報》刊出由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軍事獸醫研究所完成的研究論文《1株非洲豬瘟病毒自然變異毒株的鑒定》。文章稱,最近,針對中國非洲豬瘟疫情放緩以及感染豬出現的低死亡率現象,研究團隊在非洲豬瘟病毒生態學研究中,從主動監測的樣品中分離到1株源自湖北某地的非洲豬瘟病毒自然變異株。
根據業內反映,目前所謂的病毒變異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病毒的自然變異,另一種是非法使用所謂“非洲豬瘟疫苗”所帶來的變異。
非洲豬瘟進入中國的前期,嚴重沖擊了國內生豬養殖秩序,放大了行業恐慌,以致于“急病亂投醫”,出現非法疫苗“一直在研究、一直有應用”的亂象。
為此,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下發通知,嚴厲打擊違法研制、生產、經營、使用非洲豬瘟疫苗行為。同時,嚴格執行非洲豬瘟疫苗“五禁止”監管措施,即:禁止未經批準開展實驗活動,禁止未經審批開展臨床試驗,禁止生產非法疫苗,禁止經營非法疫苗,禁止使用非法疫苗。
王中稱,相比自然變異,非法使用疫苗的危害更大。病毒的變異,給疫苗研發和防控都帶來了很大挑戰。
此前,經過行業逐步探索,總結出了包括“精準拔牙”在內的“中國式防非策略”。然而,自然變異的病毒致死率低,較高致死率的野毒很難提前發現,導致及早發現、精準剔除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靈。考慮到非洲豬瘟疫情的常態化防控,盡管行業一直期待疫苗,但世界上的研究進展尚無法滿足安全性這一首要需求,所以在目前的研究水平下,養豬業對疫苗的信任度和迫切感正在減弱。
林國發認為,對大部分中小養殖戶來說,有限的疫情防控能力會限制產能恢復,然而對于生物安全防控能力強且自繁自養的養殖企業來說,可趁機持續擴張產能。當然,整個市場也在期待疫苗,一旦疫苗研發成功后,很可能帶來生豬產能的大幅飆升,引發價格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