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總局:2020年落實支持脫貧攻堅稅收優惠政策超1000億元
作者: 賀覺淵
2月22日,國家稅務總局最新數據顯示,全國稅務系統落實支持脫貧攻堅稅收優惠政策實現減稅金額從2015年的263億元提升到2019年的742億元,2020年達到1022億元,年均增長超過30%,有力推動貧困地區脫貧脫困。
2020年,稅務總局全面梳理近年來110項支持脫貧攻堅稅費優惠政策,從支持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涉農產業發展、推動普惠金融發展等六個方面,分門別類介紹政策內容以及享受條件,及時發布并持續更新《支持脫貧攻堅稅收優惠政策指引》,把稅費優惠政策“打包”送到群眾手中。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許正中認為,《支持脫貧攻堅稅收優惠政策指引》針對性強、覆蓋面廣,既為貧困地區加強“輸血”,也為貧困地區增強“造血”功能。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收官之際,各地稅務部門把落實支持脫貧攻堅稅費優惠政策作為重中之重,因地制宜創新落實舉措,確保政策紅利直達市場主體、發揮最大效應。
近年來,稅務部門綜合運用消費扶貧、產業扶貧等模式,創新幫扶舉措,提高扶貧成效。
其中,在京東商城設立的銷售稅務系統扶貧產品的“穗來邦旗艦店”,目前已銷售3700萬元,像來自新疆巴州的“稅務扶貧棗”就成為熱銷商品。在電商扶貧平臺——“扶貧832平臺”上,有“稅務對口幫扶專區”,鼓勵各級稅務部門優先采購,僅2個月時間交易總額超過1.2億元,有效解決了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難題。
從增值稅發票數據看,2020年全國4500余戶扶貧產品經銷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2.9%,增速比2019年和2018年分別提高19.4個和17.7個百分點,顯著高于2020年全國企業銷售的總體增速,充分反映消費扶貧有力支持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除了消費扶貧,稅務部門還在產業扶貧上下功夫。“十三五”時期,從東北邊境到西南邊陲,從黃土高坡到雪域高原,各地稅務部門因村因戶因人施策,幫助貧困地區引進企業2332家,扶持龍頭企業和農村合作社5702個,培養種植、養殖技術人員16.37萬人次。
此外,東西部稅務部門結對互助、協作扶貧,也是具有稅務特色的“扶貧模式”。2018年,稅務總局確定北京、上海、江蘇等8個經濟發達地區省(市)稅務局作為定點扶貧的協作幫扶單位,建立省稅務局協作幫扶工作機制,形成了“稅務總局主導,有關省市聯動配合”的幫扶模式,實現東西部經驗互鑒、資源互補、優勢互聯,達到了扶貧效益最大化。
據統計,全國稅務系統先后共有33個省局、499個市局、2504個縣局承擔扶貧幫扶任務,投入扶貧資金42億元,引進幫扶資金72億元,幫扶245萬貧困人口順利實現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