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 農業轉基因產業化有望駛入快車道
作者:邵海鵬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
隨著日前農業農村部發布通知,鼓勵農業轉基因生物原始創新,再到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延續此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要求“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農業轉基因產業化,有望駛入快車道。
2月22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稱,對于農業轉基因的產業化應用,中國還是繼續本著尊重科學、嚴格監管、依法依規、確保安全的原則有序推進,讓轉基因等現代農業生物育種技術能夠更好地造福人民。
對于日前農業農村部發布通知,進一步促進和規范農業轉基因生物研發應用相關活動,張桃林稱,發布通知本身是一個常規性工作,體現“一手抓創新、一手抓監管,兩手都要硬”的工作要求。
此外,他指出,中國對轉基因的方針是一貫的、明確的,就是研究上堅持自主創新,推廣應用上確保安全,管理上嚴格監管。
需要說明的是,保障糧食安全,關鍵在于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其中,“技”包括育種。中央也明確要求,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
農業轉基因技術是現代生物育種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發展最快、應用最廣泛的現代生物技術。根據統計,自1996年批準轉基因生物商業化種植以來,全球種植轉基因作物已經累計達到400多億畝,涉及29個國家。另外,還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口轉基因農產品。
2020年,中國進口超過1億噸的大豆。這些進口大豆,絕大部分都是轉基因大豆。這背后是國內外大豆品種水平差距明顯,中國大豆單產水平不到美國大豆的60%。
張桃林稱,從時代要求看,也是形勢緊迫。目前,世界種業正迎來以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學、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合發展為標志的現代生物育種科技革命,需要抓住機遇、加快創新,打好種業翻身仗,從而實現種業的跨越式發展。
要發展種業,關鍵是自主創新要活起來。張桃林稱,要加強種業核心關鍵技術攻關,特別是當前要加快實施現代農業生物育種重大科技項目,深入實施農作物和畜禽育種聯合攻關,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同時要加強基礎性前沿性研究,特別是要推進南繁硅谷等創新基地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