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跳車窗身亡,貨拉拉如何保障“人”“貨”都安全
■ 觀察家
貨運網約車既要強調“貨”的安全運達,也要盡可能保障跟車的“人”的安全。
據報道,2月6日晚9點,長沙一名23歲女子車某乘坐貨拉拉搬家途中,從副駕駛座位上跳窗,最終醫治無效身亡。當事人家屬表示,司機途中曾3次偏航,事發地點沒有監控。2月21日晚,貨拉拉回應稱其已成立專項處理小組,正在約定商談善后的時間。目前,長沙警方的調查仍在持續,尚未形成定性結論,而最新消息顯示,涉事司機已被釋放。
夜里9點、3次偏航、女子跳窗身亡,而該女子晚9點17分上車,9點24分還在工作群和同事愉快互動……這些因素疊合,難免會讓人產生聯想,也都是公眾心頭之惑。
女子跳車前到底發生了什么,尚有待警方后續調查公布,但在此之前,需關注的是貨運搬家平臺行業規范和市場監管缺位的問題。據報道,該女子家屬披露,警方在取證過程中沒有提取到車內錄音等證據,為此“至今警方仍在刑偵審查階段,沒有正式立案”。
貨拉拉事后雖表示“絕不會有一絲逃避”,但如果“沒有錄音錄像設備”屬實,結合數次偏航而沒有得到及時矯正的現實來看,涉事車輛在運營中實際上處于無人監管狀態,這本身就為潛在安全事件埋下了伏筆。
網約車的出現,改變了兩種傳統運輸行業:出行和貨運。相比起客運網約車,貨運網約車減少的中間環節更多,因此更能讓用戶感覺到便利和實惠。然而,因貨運網約車主要運送的是“貨”,大多強調“貨物安全運達”,就很容易忽略對“人”的保障——缺乏對導航線路的監督和約束,跟車的“人”就得不到應有的保障。
事實上,此前就有不少關于網約車因監管不力造成的安全事件的新聞,也曾引發相關討論。以某知名網約車平臺為例,平臺逐漸建立對于服務過程的監管和監督機制,比如對于注冊司機的人像核對、犯罪前科調查、車輛違章的備案等。
但由于貨運網約車注冊門檻不高,再加之注冊司機越來越多,很多平臺對于司機與服務的管理卻并未跟上,其中就包括缺乏對于注冊司機以及服務過程的有效監督。
為此,不妨參考網約車平臺規范:在嚴格準入審核的基礎上,訂單采用司乘雙向確認機制。此外,智能安全車載設備不僅實現了行程加密錄音錄像等安全功能,而且嘗試對行程異常(如無故偏航、非正常長期停留等)進行監測預警,并在必要時采取緊急干預手段。
雖然貨運網約車競爭已“白熱化”,但對于用戶來說,依然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低頻服務”,大多數人的搬家貨運需求都是以“年”為單位。但隨著互聯網巨頭爭相入局,貨運網約車已進入精細化管理競爭的下半場,也是時候作別粗放式管理了。
對于監管部門來說,有必要及早為貨運網約車明確準入門檻與管理規范。而從企業角度來看,安全、放心的服務也是其長遠發展的基礎。以此而言,無論此次事件最終調查結果如何,監管部門以及平臺都應考慮加入服務過程監督,確保“人”“貨”都安全。
趙志疆(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