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老齡化國家戰略實施元年,政策組合拳上路
作為“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今年也是我國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第一年,一系列包括降低生育養育成本、發展普惠互助型養老等措施在內的政策“組合拳”將從今年開始陸續推出。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8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預計“十四五”我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我國將大力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我國老齡化的時間表非常緊迫,2000年左右進入老齡化社會時人均GDP只有800美元,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同時老齡化的速度也非???,從進入老齡化社會到重度老齡化社會,只有30多年的時間,這些都決定了我國老齡社會發展會面臨一系列的挑戰。
關于“十四五”期間的主要目標任務,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以“一老一小”為重點完善人口服務體系,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養老研究中心主任成緋緋對第一財經表示,2012年全國人大修訂《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時,在總則第四條明確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國家的一項長期戰略任務。十九屆五中全會真正提出了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
“十四五”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將接近3億人。未富先老、快速老齡化和超大規模老年人口等特征,將是一個長時期的重要國情。
2020年底出版的“十四五規劃建議”的《學習輔導百問》中引用國際標準預測,我國預計在“十四五”時期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將超過14%,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同其他國家相比,我國人口老齡化具有基數大、速度快、未富先老、城鄉倒置等與我國國情密切相關的突出特點。
楊燕綏表示,在“十四五”期間,我國會遇到1963年出生高峰的挑戰,這個挑戰會到2022年開始出現男性退休高峰,我國的各項制度都要渡過這樣一個難關,時間表非常緊,我國要做好各種準備。
今年提交全國兩會審查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下稱“綱要草案”)第四十五章名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這一章提出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以“一老一小”為重 點完善人口服務體系,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其中包括三方面的政策措施,即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健全嬰幼兒發展政策、完善養老服務體系。
胡祖才表示,綱要草案回應社會關切,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大力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推進公共設施適老化改造,多措并舉擴大養老機構床位供給,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護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55%。
他還表示,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將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由目前的1.8個提高到4.5個,支持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提供普惠托育服務,鼓勵幼兒園發展托幼一體化服務,提高保育保教質量和水平。
應對人口老齡化也是今年兩會熱議的焦點之一。農工黨中央的一份名為《關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提案》提出,近年來,我國生育率持續走低,少子化與老齡化成為人口長期均衡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十九屆五中全會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確立為國家戰略,并作出“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重要部署。雖然我國近年來逐步出臺系列生育支持政策措施,但政策整體效能與實現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目標尚不適應。
農工黨中央認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機會窗口期,建議增加托育服務供給。明確國家在公共托幼服務中的主體責任,并實行家庭稅收減免等措施,優化經濟支持政策。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近來多次公開表示,由于年齡結構變化的歷史因素,65歲及以上人口增長在“十四五”期間會出現一個短暫的放緩。必須珍惜并利用好“十四五”這個時間窗口,在國家戰略框架下做足做好積極應對的準備。
老齡化挑戰養老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