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還要降!頭部豬企1-2月全線放量,牧原股份銷量暴增250%
董鵬
前幾年的產能格局是,溫氏股份第一、牧原股份第二、正邦科技第三……
而從1-2月的銷售情況來看,上述格局可能會被打破。至3月9日,頭部豬企2月銷售數據全部出爐,并呈現出非常明顯的放量特征。
其中,牧原股份1-2月生豬累計銷量488.7萬頭,上年同期為139.5萬頭;新希望1-2月生豬銷量142.97萬頭,上年同期為55.29萬頭;正邦科技1-2月生豬銷量154.04萬頭,上年同期為64.24萬頭;溫氏股份1-2月生豬銷量150.27萬頭,上年同期為140.06萬頭。
不難看出,2020年擴產動作明顯的新希望、正邦科技銷量均有明顯提升,而作為絕對龍頭的牧原股份更是出現同比250.3%的提升,超出市場預期。
相比之下,溫氏股份此前對產能的擴張力度顯著弱于其他三家企業,這使得今年前兩個月銷量提升幅度較小。
大的邏輯是,在生豬存欄得到明顯恢復的背景下,豬價走低成為必然,今年頭部豬企將通過“以量補價”的方式來穩定自身盈利水平,對此本報去年報道已經多次強調。
截至目前,上述企業經營方向亦是按照此前預判演變。
頭部豬企銷量大幅增長,市場供需關系隨即轉為寬松,生豬價格下降,來自上市公司和第三方市場數據均按照這一邏輯演變。
今年2月,新希望生豬銷售均價為29.38元/公斤,牧原股份1-2月生豬銷售均價為26.95元/公斤,上年同期為32.5元/公斤,同比下跌超過17%。
來自Wind的22省市平均價周度數據也顯示,生豬價格自今年1月8日當周創下36.34元/公斤高點后連續下降,直至跌至2月底的27.86元/公斤。
反應到相關公司業績層面,就是一季度經營毛利率的同比下滑,只是通過銷量翻倍增長,今年一季度仍然有望繼續保持增長。
不過,具體公司又需要通過各自成本、仔豬構成,來進一步判斷其業績彈性。
僅從行業基本面來看,目前對外購仔豬占比較高的企業不太友好。以新希望為例,該公司2020年800萬頭的出欄量中,實際自有仔豬出欄在400萬頭以上,近半數育肥生豬來自外購。
而從近期仔豬的價格走勢來看,卻與生豬呈現出相反的走勢。2020年末,仔豬價格維持在92元/公斤附近,而截至3月5日當周這一價格已經升至106.39元/公斤。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仔豬成本較高,新希望2020年外購豬苗育肥已經出現了微虧狀況。如今,生豬售價走低、仔豬價格升高,也將不斷侵蝕外購仔豬占比過高的養殖企業的盈利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部分企業生豬售價已跌至27元左右,但是綜合各家公司此前給出的15元左右的成本來看,養殖企業尚處于極高利潤率水平,未來下降空間仍然可觀。
從前兩個月的銷量增幅來看,頭部豬企今年的出欄規劃也可能超出市場預期。如牧原股份,便有賣方機構結合其2020年底能繁母豬存欄和后備母豬存欄數據,預估該公司2021年生豬出欄有望達到4300萬頭。
不過,最終數據,還需要等待各家公司2020年報公布后才能確定,屆時會在經營計劃中有所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