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條件持續不利 中國北方39個城市發布重污染天氣預警
中新社北京3月11日電(記者 阮煜琳)氣象條件持續不利,部分城市污染程度加重,針對本次污染過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東北地區中已有39個城市發布重污染天氣預警,并采取相應的應急減排措施。
10日至11日清晨,受偏東風和偏南風交替影響,燕山南麓污染進一步加重且污染帶向北發展至河北北部、東北地區中南部。截至11日7時,在京津冀及周邊、東北地區中,共有10個城市出現細顆粒物(PM2.5)重污染天;29個城市PM2.5小時濃度超過每立方米150微克,2個城市超過每立方米250微克。
監測顯示,北京市在9日14時至11日0時出現連續35個小時的重度污染,11日凌晨短暫降至中度污染,從11日6時起再度轉為重度污染水平。
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跟蹤分析本次污染過程發展,分析污染成因,專家指出,首先,大氣擴散能力持續轉差,北京及周邊受到污染傳輸的顯著影響。
其次,近期全國工業生產活動和污染排放水平總體處于高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特別是鋼鐵焦化等重工業生產負荷高,同時北方仍處于采暖季,污染物排放量大,遭遇不利氣象條件時,極易出現污染過程。在高排放、不利氣象條件和傳輸影響下,氮氧化物二次轉化使PM2.5濃度不斷抬升。
此外,近期秸稈焚燒進一步抬升區域內污染排放水平。
針對本次污染過程,截至10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東北地區中共有39個城市發布重污染天氣預警。專家指出,此次污染程度重、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大,建議各地加強對重點行業應急響應情況的核查,切實落實各項減排措施,真正做到污染“削峰降速”。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預計,11日至14日,大氣擴散條件較差,京津冀中南部沿山城市可能出現持續多日中至重度污染。15日起,受多股冷空氣過程影響,大氣擴散條件改善,污染過程結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