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4鋼企造假排污,警示治污需下“深”功夫
本報評論員張典標
近日,生態環境部部長突擊檢查河北唐山鋼鐵企業發現,4家企業均在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高負荷生產,未落實減排要求,普遍存在生產記錄造假問題,甚至出現互相通風報信、刪除生產記錄應對檢查等問題。目前,相關責任人已被依法行政拘留。
4家鋼企抱團造假,被生態環境部部長抓現行,這種“不打招呼,深入現場”的真督查贏得了網友點贊。這些企業“頂風作案”,以虛假的監測數據逃避監管,也讓網友痛心、瞠目和憤怒。
值得一提的是,有媒體注意到,就在突擊檢查前一天,唐山剛召開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緊急調度會,表示要以堅決果斷、背水一戰的過硬措施,確保完成3月份集中治理攻堅行動任務目標。開完會第二天就肆無忌憚地造假,不得不讓人擔心:這些企業數據造假是否已經成慣例?頂風排污的觀念是否已經根深蒂固?
近些年,污染企業弄虛作假給環保添堵的事件屢見報端。有的企業和環保監管“打游擊”,督查組前腳剛走,企業后腳就繼續生產;有的污染企業在巨大利益面前,漠視相關法律法規,即使被懲罰也是好了傷疤忘了疼,關停一陣之后又原封不動地開張;有些部門存在地方保護主義,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與污染企業同流合污,例如此前河南周口男子匿名舉報企業排污,個人信息卻被當地環保局泄露給被舉報人,導致舉報男子被打成顱腦損傷。
“十三五”時期,我國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但總體來看,我國生態環境治理從量變到質變的拐點,還沒有到來,成績來之不易,未來依然任重道遠。當前,北方特別是京津冀地區依然是污染防治的重點區域,絲毫不能放松。
“十四五”規劃提出,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從過去的“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到如今的“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一詞之變,意味著污染防治正在向深處發力,也意味著將觸及更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最終從根源上解決污染問題。
對于當前的新形勢,各地都應該有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對于企業污染數據造假事件暴露的產業化水平不高、轉型升級不到位、相關部門治理不精細、存在“隱秘的角落”等問題,有關各方都應該痛定思痛,下“深”功夫,拿出更多新招、實招。一方面,監管要更精細,要充分利用衛星遙感等環?!扒Ю镅邸薄绊橈L耳”,破解過去環保監管“點多、面廣、人少”的窘境,及時發現并盯緊污染源;另一方面,在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形成持續高壓震懾的同時,要積極幫助排放“老大難”企業轉型升級,徹底拔掉污染的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