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國部分消協測試結果公布線上采樣商品不達標率高于線下
謹防電商平臺成假貨集散地
□ 本報記者 張維
電商平臺的商品質量,仍然是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
“線上采樣商品不達標率高達38.7%,明顯高于線下采樣商品。”近日,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聯合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共同發布的《全國部分消協組織2020年比較試驗匯總分析》(以下簡稱《分析》)公布了上述結論。
針對線上商品不達標率較高問題,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建議,平臺需要增強法律和責任意識,誠信守法經營,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平臺內的銷售假冒偽劣行為,自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和公平競爭市場秩序。
線上不達標率居高
家用電器問題最多
據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統計,中消協以及北京、上海、深圳等消協組織2020年發布了22次標注樣本來源的比較試驗結果,涉及測試商品1191件。
其中,線上采樣832件,不達標的322件,不達標率為38.7%;線下采樣359件,不達標的110件,不達標率30.64%。
“這說明線上采樣商品不達標率明顯高于線下采樣商品。”《分析》提道。
據了解,“比較試驗”是消協組織依法對商品或者服務進行社會監督的一種重要手段。“實際上是消協組織的工作人員以消費者的身份到網上或者實體店去購買商品,然后結合消費者實用的或者消費者關注的特點,通過國家權威的有資質的機構來對其產品性能進行一些檢測和比較的方法,結果出來后向社會公開發布。”陳音江說,這對督促商家誠信守法經營和引導消費者放心安全消費都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