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新科技運用、創新融合等全方位的升級與突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1年春節聯歡晚會為全球華人奉上一場文化盛宴。建黨百年、全面小康、脫貧攻堅、中國夢、疫情防控等宏大主題創新性地融入春晚藝術作品之中,舞蹈《朱鹮》等多個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截至昨天中午,春晚直播跨屏受眾規模達12.72億人,用戶觀看次數達49.75億次。觀眾盛贊晚會“震撼人心、提振信心、重溫初心,用藝術的力量鼓舞人心”。
海外傳播效果顯著
春晚的影響力遍及海內外。在國內觀眾通過熒屏共享這一盛宴的同時,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家媒體也對春晚進行播出。海外用戶通過社交媒體等觀看春晚直播的觸達人次超過3259萬。日本最大的視頻網站“niconico”用日語全程實時直播了春晚,這一傳統始于2016年,網站用日語進行同聲傳譯,節目內容也同步打出日文字幕;日本網友一邊觀看,一邊通過彈幕對春晚節目進行評論,形成熱烈互動。
“整臺晚會的節目讓人感到很溫暖。”文藝評論家毛時安說,2021年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接近午夜時,老中青三代藝術家高唱《唱支山歌給黨聽》,“讓人心潮澎湃。春晚節目體現了黨領導下,中國人民的信心與朝氣蓬勃,是黨把人民領上一條康莊大道。”
“對于萬眾矚目的除夕春晚,既追求恢弘氣勢,更著力春風化雨,這一創作要義,今年整體觀看下來體現得比較好。”一直守到《難忘今宵》的歌聲響起,上海市電視藝術家協會主席、國家一級導演滕俊杰感慨,“春晚緊緊融入民族記憶、民族毅力,并在充滿藝術感的氛圍中,創新點和面的有機融合。”
滕俊杰還格外關注科技的硬核呈現,如現場觀眾席上方超大空間和舞臺上的多媒體創新運用、大屏小屏的聯袂互動等。“8K的首次大體量直播,實在不容小覷。如果是用8K收看今年的春晚,其4倍于4K的超高清晰度和超寬的色域度等,都將成為視聽享受。往深層次想,8K作為我國科技領域一項突破創新成果,更有著國家多方位的戰略意義,這真是一份新時代、富有新年味的特殊大禮包。”
節目內容“實而有情”
“今年的春晚與時代緊密相關,文化藝術的繁榮必然折射在春晚舞臺上。”春晚總導演陳臨春形容,春晚是一場年度的文化盛宴,“創作歡歌笑語,給大家帶來歡樂,祈福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國運昌盛,老百姓都能過上幸福生活,這就是春晚的意義。”
鼠去牛來,2021年春晚春風化雨般地講述中國故事。
小品《陽臺》聚焦疫情熱點,再現了戰“疫”時期全國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真情時刻。緊隨其后,文藝工作者合唱起《明天會更好》。熟悉的旋律,令嘉定區圖書館館長黃鶯感慨萬千。她說,小品在講好武漢故事后再唱《明天會更好》,“感受到了大家的凝聚力,普通人、志愿者、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所有人在一起,明天會更好。”
春晚節目內容實而有情,表現在多首新創歌曲和一些語言類節目中。觀眾發出的掌聲和笑聲,傳遞著內心的愉悅,會心于包袱激起的共鳴。
春晚,更是一場傳統與現代的對話。戲曲節目《盛世百花園》中,京劇、豫劇、越劇、粵劇、黃梅戲等劇種精彩紛呈。“節目中有兩位來自上海的戲曲演員。聽到熟悉的片段,全家都跟著哼唱了起來。”近幾年,嘉定區承辦市民文化節的青少年曲藝大賽,黃鶯也帶著孩子多次觀看戲曲類演出,“孩子現在六年級,看春晚的戲曲演出津津有味。”
“朱鹮飛來了!”毛時安用完美、唯美、盡美形容《朱鹮》這個來自上海的舞蹈節目。“它凸顯了簡約、樸素的唯美主義,演員通過表現朱鹮美麗的飛翔、躍動、展翅,刻畫出充滿靈性的仙鳥形象。這背后是中國傳統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的展示,表現了中國人對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