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牛年新春,中國國家博物館推出“牛事如意——辛丑牛年迎春文化展”“中國古代錢幣展”兩個大展,為觀眾在博物館里過大年提供了豐盛的文化大餐。
“牛事如意——辛丑牛年迎春文化展”從國博館藏中遴選與牛有關的文物和藝術品160余件(套),分為與牛為伴、牛為藝源、春牛頌福三個單元,從生產生活、歷史文化、藝術雕繪等方面系統展示牛的歷史、文化以及與牛有關的節俗信仰。展品既有融匯牛角形象的商周青銅禮器、頗具特色的古滇國青銅器,也有不同歷史時期與牛有關的雕塑、繪畫作品。其中,依據老子出關、牛郎織女、吳牛喘月等歷史典故繪制的圖像,描繪漁樵耕讀的書畫、瓷器、盤車圖、豳風時序歌圖、嫁娶圖,以及牧笛圖、秋郊歸牧圖等繪畫作品,引得在場觀眾連連稱贊。
牛是農耕社會最忠實可靠的勞力,伴隨了人類文明進程,也將自己的形象留在了歷史時期的物質文化遺存中。展廳中,唐代天寶四年的一套十二生肖陶俑造型生動,特色鮮明。這套生肖俑獸首人身,身著寬袖長袍,施紅綠彩繪,不同生肖頭部有明顯的類別特征。展覽還頗為用心地在尾廳處懸掛了十余幅當代書法名家創作的對聯,增添了節日的喜慶氣氛逛完了“牛事如意——辛丑牛年迎春文化展”,一定得再去看看“中國古代錢幣展”。展覽從國博20余萬枚館藏錢幣中精選出1800余件,輔以其他類別文物200余件,分“序廳”“泉林漫步”與“圜宇方圓”三個部分進行展示,系統呈現了中國古代錢幣發展體系及其所承載反映的古代政治、經濟、軍事、藝術、科技等方面的豐富內涵。
序廳展示的一幅歐亞大陸錢幣地圖及一組中原周邊地區及國家錢幣,直觀展現了中國古代錢幣在世界錢幣發展中所產生的積極影響。漫步展廳,布幣、半兩錢、五銖、貴金屬、寶文錢、紙幣等不同種類的錢幣映入眼簾。不同年代、不同地區的錢幣及其演變規律,都可以在展覽里找到答案。
展覽中的北宋“淳化元寶金幣供養錢”首次與公眾見面,是1988年陜西五臺山修復佛塔塔基時被發現的。錢幣正面為行書“淳化元寶”四字,背面為兩尊高浮雕佛像,淳化元寶金幣自五臺山出土后未見有新的考古發現,此批金幣是研究宋代錢幣鑄造特別是官鑄金質錢幣的寶貴資料。(楊亞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