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北京2月23日訊(記者劉佳)在去年的全國教育大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曾明確提出:“小學階段作業不出校門,隨堂作業在校園內完成,初中階段作業不超綱,高中階段作業不越界。”中小學作業負擔已經成為“老生常談”話題,備受關注。新學期將至,在今天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作業減負仍舊是熱點。對此,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提出,學校各年級、各學科應統籌布置作業,鼓勵學校建立作業公示制度。
“作業管理有關辦法正在研究制定中。”呂玉剛表示,作業減負需要統籌規劃,具體可以細化為4個環節。首先是,作業總量必須控制,這是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基礎。對此,他表示,關學校要加強作業的管理,要強化對學科組、年級組作業的統籌,不能各留各的。鼓勵學校建立公示制度,合理調控總量。
第二,提高作業質量,把作業質量的提高作為作業統籌管理的核心環節,列入校本化體系。呂玉剛提到,目前,一些地方正在積極探索、組織高水平的學科教師統籌開發一套體現體現素質教育要求、符合教學規律、覆蓋各學科的基礎作業,注重側重不同類型。這種做法,可以在全國推廣使用。
第三,教師應該做到認真批改作業,在作業批改的過程中,掌握學生學情、完成科學評價,這也是教師的職責使命所在。在批改之后,還要對個別學生提供幫扶、輔導和解答,這應該作為教學紀律進行要求。不應該讓家長監督學生完成作業,更不能要求家長批改作業。
最后,家長也應該與學校形成合力,不給學生布置校內作業以外的額外作業,包括校外培訓機構的作業任務。今年,教育部將加大對這類情況的治理力度。